很早就听说了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前读书很慢,并且很少读小说,余华的这部小说一直没有读过。
直到前几天,我才有偶然读了余华的两部小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特别是《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说中的人物许三观,仿佛是余华用笔雕刻的雕塑一样,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形象突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隔壁邻居,他是一个比我父亲年龄还大几岁的人,他的一只胳膊总是蜷缩着,胳膊肘几乎就是90度的直角。那时,我只是觉得他很奇怪,有时我还专门模仿他胳膊蜷缩走路的样子,被母亲看到了还总是招来一顿批。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母亲:“他的胳膊为什么总是蜷缩着?”母亲说:“那是他给他小舅子输血后,留下的后遗症。”那时我年龄还小,一直不理解输血怎么会让胳膊蜷缩着。直到读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我才对那个胳膊蜷缩的邻居,有了一点点理解,为什么他输血会使他胳膊变成那个样子。
记得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听新闻说汶川大地震有很多伤员需要输血,当地血库已经告急,急需要血浆支援。我和公司的几个同事就听了后热血沸腾,一起驱车十几公里,去我们当地的中心血站义务献血。事后,母亲知道了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去血站献血,当天中午就给我炖了一只母鸡,做了红烧排骨、清蒸鲈鱼……母亲还再三嘱咐我,以后的一段时间还要多吃鸡蛋,多喝牛奶,近期一定不要干重体力活。当时,我对母亲唠唠叨叨的嘱托,没有怎么当回事儿。
邻居给小舅子输血落下胳膊蜷缩,我因为义务献血让母亲一度紧张,有了这些经历之后,再读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还真有些别样的感觉。作为普通人,很难想像卖血是一种什么体验。没有读这部小说之前,我一直以为,《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讲的是卖血人和血贩子之间的故事。
读完了《许三观卖血记》以后我才知道,这是一部讲述苦难时期,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小市民许三观,在生活艰难的特殊时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卖血,支撑着整个家庭,度过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有几次竟然还是许三观主动卖血。当卖血成了许三观的惯性思维以后,他面对生活的每一次艰难险阻,卖血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面对生活的磨难,许三观除了卖血,他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但为什么许三观会这么执着地选择卖血,我想这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经历和环境有关。许三观身边人的意识形态,影响了他的意识和思想,他们让许三观看到了,面对生活困难,他们选择卖血这样的方式来应对,正是与他同样阶层同样思想的人,影响着许三观的人生选择。
这也让我想到了今天我们生活的现实,我们身边的多少人,遇到了生活危机,他们不可能是再像许三观一样选择卖血,而是他们选择了信用卡或网贷。
血液承载着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血液,是一刻也活不下去。金钱就是生活的血液,没有了钱,生活也过不下去。
许三观为了生活选择卖血度日,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依靠信用卡或网贷生活。这对于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又有多少区别呢?
许三观靠卖血度过生活危机是生活所迫,在他的潜意识世界里没有其他选择。那在经济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面对危机,选择和许三观卖血一样的方法呢?
几十年前,许三观身处社会的特殊时期,他前后经历了十一次卖血艰难度日,直至生命终结。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因为生活所迫而“抽血”,将自己的未来也葬送了,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吗?
历史的主角总在变换,可故事实在是没有什么新意。总是旧瓶装新酒,人物主角换了,故事却没变。
《许三观卖血记》的主人公许三观,一生中卖了十一次血!他为了生活,一次次卖血度过难关。许三观每一次卖血后,他都会到饭店要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还再三嘱咐店小二,黄酒要温的!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这是许三观卖血后对自己的奖励。苦难时期为了生存,他以这种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
为了取媳妇儿,他选择卖血。为儿子打破铁匠儿子的脑袋赔钱,他选择卖血。为出轨相好的女人,他选择了卖血。为了应对自然灾害,让孩子们吃上一顿好吃的,他选择卖血。为了给得了肝炎的儿子治病,他选择了卖血……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卖血后的一盘炒猪肝和二两黄酒就可以摆平了。
许三观以前是每次卖血了,才能吃到一盘炒猪肝,喝上二两温黄酒。许三观最后一次卖血,竟然是他想吃上一盘炒猪肝,喝上二两温黄酒而主动选择去卖血。不过,许三观第十二次卖血并没有成功。“血头儿”嫌他太老了,说他的血只能当猪血卖,给家俱当漆刷还差不多。
一次卖血,一盘炒猪肝,二两温黄酒,这就是许三观的一生。悲伤中渗出的有温情,苦笑中透露着凄凉。从没有读过像《许三观卖血记》这样一部作品,让我边读,边叹,边哭,边笑。
一切空、一切假、一切中是虚幻,对他而言,只有朴素的本分,只有自尊和尊严,但是,其实一切都不可能平等。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盘炒猪肝,二两温黄酒,正三观,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