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想记住各种值得纪念的日子,比如生日。但往往是想起之时,生日已过去若干天或若干月。年龄大了,想忘记各种值得纪念的日子,尤其生日。但记得门儿清。
昨天,我就设想了生日的种种节目:要涂上烈焰红唇,路过商店要进去置办一身衣服,走路要慢一点,看看沿路的风景……对,也不必提前通知先生。
可是晚上,先生告诉我,他今天的日程安排。关系到我的是,他的午餐晚餐有应酬。
我闪念:中午,一妇人在爱犬的注视下,吃着一碗西红柿小拉面(我家狗狗不吃面)。晚上一妇人与爱犬分享生日蛋糕(我家狗狗吃奶油蛋糕),这个画面似乎有违“和谐”。
本想以生日的午饭内容宣布这个特殊的日子。既然先生不能在家吃饭,若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过了生日,他心里会难意的。
于是我平淡地说:“本宫明天生日,不过,你应以工作为重。”惊讶中,他并没有做强烈表态。我们的平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
生活需要仪式感。我们都是为了每日有仪式感的好生活,又何必在意这一日的仪式感呢。
今天一早自制了红豆粥。打开锅,看起来不像小时候妈妈煮的粥黏糊。但吃起来,有小时候的味道。短暂地感慨了一下“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对着化妆镜涂上口红,真的,比平时艳了许多。但,在公交车上,我才知道,那哪里是艳,是根本不艳。这一点,在办公室得到证实,因为一上午没有人关于我的口红色系提高提出异议。他人觉得“艳”否不重要,自己心里是“艳”了一把。
单位一落脚,手机滴滴嘟嘟响起,先生和孩子们分别发来祝福微信。小蛋糕从屏幕上蜂拥而至我心里。哈哈,普天同庆啊。我想在小群发个红包,又想算了。别真把自己搞得像女皇一样“与朕同乐”。
中午,一路上盘算着回家做饭步骤:先和面,再炒酱、蒸肉,调好凉菜,最后拉面。一进门,先生在家,他为了与我共进午餐,推辞应酬。先生要求去饭店。为了不让我的盘算落空,我坚持在家。因为我就不想吃外面的饭。哈哈。吃饭时先生评价,拉面做得堪比大酒店的水平。我不验证此言真伪,勤劳的双手满足了自己的胃。
下午,慢悠悠地边走边逛路边的商店。进去以后才发现,衣服修身但我穿上以后,整个身体支棱着,行动不能自如;衣服宽松,但我穿上感觉脖颈后一股一股小风,颈椎不耐凉了;衣服黑得太黑,白得太白,真的老了。罢了,不买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好心情。
生日一年一次,日子是天天要过。亲人们彼此都在对方的心里,又何必在意谁记得与否,表达的形式如何。
一进家门,闻到了百合花香,看到了生日蛋糕。当然,我还是平静地接受。
原来,岁月就是这样雕琢我们。年轻的时候,喊叫着要礼物要祝福,生怕地球人忽略了自己;年龄大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即使不能与我共度良辰,那我就享受独处;得到礼物,我就默谢拥有。
悄悄地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岁月静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