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小女孩珍珍的父亲,从外地出差回来,给珍珍买了一个“爱莎公主”的洋娃娃,珍珍高兴坏了。一连几天,嘴里总是说:“爱莎公主是我的好朋友。”就连晚上睡觉也要把洋娃娃放在枕边。
妈妈就和珍珍说,能不能把你的“爱莎公主”给别的小朋友玩一下。
珍珍立马拒绝,说:“不给。”
妈妈劝说道:“如果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看到了要玩一下,怎么办呢?”
没想到,珍珍非常生气地说:“那我把她们赶走。”
妈妈听了,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多不礼貌。”
珍珍想了想,说:“那我带着‘爱莎公主’跑出去。”
妈妈听到孩子这样的话,不敢再继续说了。
这种情形在亲子交往中比较常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以前,对物品的归属,比较模糊。3岁以后,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开始有了比较强的“自我”意识,能够明确分清楚,哪些东西属于自己,并且会严加看管,有时候甚至不允许别人碰。
珍珍明白,如果把自己心爱的“爱莎公主”给了别的小朋友玩,那自己就没有了。
如果此时父母坚持让孩子分享,而不能换位思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忽略孩子情绪的引导,就可能让孩子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行为。
合理的情绪宣泄,有助于情绪的恢复,化解心中的不满,吐露自己的心声,最终达到心理平衡。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烦恼,孩子自然有孩子的烦恼。
人际交往中,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都有情绪宣泄的需求。
如果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积郁,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障碍。
情绪就像自然界的洪水,如果发了洪水,最好的办法是“堵”还是“疏”。
答案不言自明。
那么,父母应如何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
1.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在生活工作中,也可能或多或少产生不良情绪。
如果父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冲孩子撒气,那么孩子自然就学会了,以后也会照着父母的样子发泄情绪。
如果父母有情绪时,能够合理化解,与家人能保持良好沟通交流,这无疑是对孩子良好的言传身教。
2.学会换位思考
遇到孩子有情绪的情况,父母首先应该主动理解孩子的处境,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主动分析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加以正确引导。
3.把握好时机
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不妨先缓和一下,静静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待孩子情绪平缓之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与孩子谈谈心,再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理解情绪。
4.帮助孩子消除情绪
孩子年龄还小,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父母正确地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绪带来困扰。
比如,如果孩子是因为恐惧而产生的情绪,父母应该给孩子以充分的安全感,并告诉孩子寻求帮助的正确方法。
比如,如果孩子因不满小朋友而产生的情绪,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或者让孩子换位思考,增强情绪的体验感,从而理解别的小朋友的做法。
父母应高度重视孩子情绪的发泄方式,一定要适时加以引导,千万不能让孩子任性而为。
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情绪发泄时,不能伤害他人,也不能伤害自己,学会转移注意力,逐步让孩子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欢迎关注@蝈蝈讲故事,交流育儿小知识,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