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1)人有共性,也有个性。
有这么两句矛盾的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指人类共通的部分,这叫共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们的个别差异,这叫个性。
共性与个性同时存在,就像矛盾一样对立而统一。
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相通的方面,比如饿了就吃,累了就睡。当有人说自己睡得少,不必介意,因为并不是每个人的作息时间非得一样,入睡的时间点和睡觉的时长,都有差异的存在。
共性和个性的并存,体现在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以及更多方面。比如热了减衣,冷了添衣,到了六岁就要入学,年满十八可以从业,到了老年就退休……等等,这些都是共性,那有没有差异的部分,当然有。
有的人身体素质好,冬天一样穿得很少;有的人天资聪颖,可能3岁就入学,15岁前就完成大学课程;有的人可能在校期间就尝试创业创收,也有人按部就班甚至相对迟钝;有的人定点置业、稳扎安居,有的人喜欢周游世界、四海旅居……
人类的共性,使得人们更容易了解彼此。人们的个性,我们应该予以尊重和包容(在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制造社会动乱的前提下),这才是世界和社会本来的、永恒的样子。
我们尤其要尊重身边家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有些家长,对于身为学霸的自己却有个学渣的孩子,很不能理解。其实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作为人的属性,不应该只有“学霸”和“学渣”,在孩子身上,还有更多需要家长去发现和探索的特征,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是发现惊喜还是惊吓,就得看家长是什么观念了。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孩子不是复制品,每个人生来就具备自由意志,没有谁愿意成为被复制的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作为家长的唯一义务,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认可自己、喜欢自己。
(2)面对同一件事,个别差异使得每个人的情绪反应不同。
个别差异的主要来源体现为:
人们面对同样一件事,经验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喜好不一样,看法不一样,感受不一样,因为文化不同、家教不同、性别不同、个人特质不同、学习成长背景不同。
所以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行为反应和结果,大家不必彼此看不惯,亦应当彼此尊重。
深入了解有助于彼此更加包容。
有一件事很明确,即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如果能时刻警觉,那么每个人的修养就会越来越平和、通达。
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以偏概全,常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缺点,这很正常,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居在自身生命体中,对自己身心的感受最为直接、敏锐、真切。
不过,这种从小就有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主体感”所产生的惯性,在走进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会逐渐削弱,因为,这个缺点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收到各种反馈,正是这种反馈让我们承受了“不安”的后果。
所以,我们需要深入地了解周围的人,了解他们的喜好、脾气,了解他们有别于自己的观念以及如何形成,然后予以理解包容,如此才能和谐共处。
情绪上所有不良的反应,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方式也不一样,只能靠自己去调整,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问题所在。
有的人一被别人说到自己的痛点,就表现得很激动,还与人争辩到底,死不承认,而有的人则仔细地听,认真地记,然后逐一改正。
这样一经对比,就看出修养的层次了。前者抱着缺点不放,并且陷入情绪的泥潭里,后者则正视不足,改正缺点,一直向前。显然,后者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稳定的情绪是非常有力量的,所以才有“四两拨千斤”之说。当我们遭遇外来诋毁时,不予回应通常是最好的回应,这样,对方的拳头就打在了棉花上。
想要让自己避免陷入争议,其实只需把握一个核心:做好自己。在时间长河里,人类的生命都只是过程,更何况所谓的流言和世评。
人们不全好也不全坏,有些人希望自己全好,不可能,希望别人全好,也不可能,说一个人全坏,更不是事实。
别人有缺点,自己也有缺点,既不用妄自菲薄,也不用贬低别人。一个人只要不断地把优点发扬光大,把缺点改正修正,如此便可。发自己的光,别去熄灭别人的灯。
我们必须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想在社会里面生存,就不可能不被外力所吸引、影响。
人的个性是人的社会个性,因为人的存在是依赖社会的。人是群居动物,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包办了。
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人的反叛性不能太强。当政府规定车辆都靠右行驶时,我们就要勉强自己靠右行驶,不能非得按自己的喜好靠左行驶,逆行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当红灯亮时,我们要勉强自己忍耐去等待。人们要接受社会的约束,接受文化的规范,不能太叛逆。
在社会生存,除了“我”之外,还有别人的存在,不要只局限在“我和你”,还要一个“他”很重要,“他”比“我和你”更重要。
因为两个人的对错,是他人在决定。“我和你”争来辩去没有用,需要“大家”或“裁判”来评判,这个“大家”就是“他”。所有的赛事和法庭,只要是二元对立时,都会有“他”的存在。所以一定要尊重第三方的存在和意见,尊重他人共同的评判。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1)人是习惯的动物,生活在一连串的习惯当中。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所以,改变习惯并非易事,但如果不改变,又无法长进。一个人若想要长进,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习惯。
改变习惯最好的方法,是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用新习惯取代旧习惯。有人说,又不是复制、粘贴、替换,坏习惯怎么能消失呢。
这个方法的妙处,就是采用的加法,而非减法。
坏习惯改掉、去掉是减法,硬生生地摘掉坏习惯的做法,带来的心理感受如同截肢,是很痛苦的,而且还很难改掉。
故而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把坏习惯放一边,然后直接采取新的习惯和行动。新习惯一旦得到坚持,会让我们的生活产生变化,我们自身也能感受到新习惯带来的益处。
刚开始我们会将新旧习惯进行对比,权衡之下还是觉得新习惯好。新习惯被执行21天之后,我们的身心基本适应了新习惯,旧习惯自然就被淘汰了。
举个例子,抽烟的人,要让她戒烟是很难的,于是有人就会买个假烟斗或者是电子烟,然后天天叼嘴上,用以逐渐取代真实的香烟。
面对我们身上的坏习惯,不用对抗,不必厌恶,直接面对它并找到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
(2)要求别人改变很困难。
当人情绪不好时,习惯找一个出气的对象发泄一下,找出气对象是很容易,但要改变对象是不可能的,你发你的牢骚,对方并不当一回事,直接屏蔽你。
一味地寄希望于别人,想要得到别人的臣服,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受他人控制,除非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一个人才会听别人的话,但多半不是心甘情愿,还会有不好的后遗症。
可是,想让一个人完全不找借口,完全不想办法安慰自己、疏解自己,承担所有(咽下所有的气),也不切实际。当一个人把责任推出去时,心里头还是要明事理:我还是要调整我自己。这种时候是需要“口是心非”的。
老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这句话适应于任何时代、任何人。读别人的“经”是不灵的,自己的问题,自己面对,自己解决,一切靠自己自度。
“自”字的书写很有意思,目字上面一瞥,像一片叶子,这叫“一叶障目”,因为自己通常很容易看不清自己的盲区。于是人们在“自”的身边加上了很多工具,如“责”、“省”、“性”、“度”……所以“自”的问题既是最难的(因为容易盲目),也是最容易的(因为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容易得多)。“自”还有开始的意思,“自”是一切万物的源头,所以才说,我好了,世界就好了。
还有句话,求神不如求人,神是精神,是圣人之道,是别人的“经”,它再灵,也不能行动,无法助人,因为它没有物质。物质,是最高度密集的精神,不能小看物质,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是通过物质来运作,不要轻视自己的每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具体行动,它会积攒精神能量,最终形成自己的“道”。
改变自己具有主动性,改变自己就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别人。换言之,改变别人的有效方法,就是改变自己。这叫“以身作则”。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为难孩子做到,不然就是双标,就是“己所欲施于人”。
如果实在做不到“以身作则”,至少要做到“以身为戒”,也就是说把自己当成一面镜子。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坦诚地说:爸爸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浪费了很多年华,导致爸爸走上社会之后,在谋生的过程中,比那些拥有更丰富知识水平的人更加艰难,吃过更多的苦,错失更多的机会,这就是我走过的路,我的实际体验和感受,你要做什么选择,相信你自己心里有数。
人是拥有最丰富情感特质的动物,所以对于自身以及外在情绪的波动与变化,相当敏锐。
母亲的情绪决定整个家庭的风水,母亲的情绪稳定,家里的一切也就稳定。可同在一个屋檐下,总有互为冲突的方面,总有让人膈应又避不开的小事,那么可以在家里组织一个定时定点的家庭会议,把该表扬的该检讨的都摊开来说,除了这个时间段,其他时间大家都不要谈这些问题。
(3)自己要有意识地演化。
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每个人要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意识和观念来维护自己和大家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的很多灾难,天灾较少,人祸居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都是我们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关心的,如果大家都慎微恪己,那些糟糕的情况就会慢慢减少,灾难也会来得更晚。
比如,能不开车就不开,公共交通能满足出行就使用公共交通。交通的意思就是不能直接回家,但现在人人都希望自己有车,意图享受直通的便利,结果是公路越宽越拥堵。
空调温度不要开太低,能用风扇解决的就用风扇,现在的人很多都喜欢在暖气房穿短袖,在空调房盖棉被,自作孽,浪费资源。当热气被外机箱排出室外时,外面就更热了,热气并不会自己消失,大家只是把痛苦转移给别人了。而且经常呆在空调房,生存弹性也会下降,呆久了出都没法出去,刚到门口就会受不了。
寺庙里都是吃多少盛多少,而自助餐就是大大的浪费,每个人都撑得不行,对健康有害,还浪费食物。地球上的食物就这么多,有些地方吃不上饭,有些地方却顿顿死撑。
没信用卡时,大家都是量入而出;有了信用卡,就开始大手大脚,花不必要花的钱,不停地用购物来填充欲望,用这家银行贷的款还另一家的债,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然后导致家破甚至人亡。
如果欲望不要那么多,不要总是寅食卯粮,情绪也不至于那么动荡。
多年前我坐一个朋友的车返乡,高速公路上,朋友随手将一个空瓶扔到路边,我问为什要扔这里,TA说因为这里没有垃圾桶,大家都是扔这里,而且如果路上没有垃圾,高速公路上的环卫工人就会失去工作。
这是谬论,垃圾在车上多呆一会儿并不会怎样,而且,如果高速公路上真没有垃圾了,那些环卫工人为了生存下去,就会另外学习和提升谋生技能,就再也不用在高速公路上做这么危险的工作了。
所以,我们要对事物的发展有长远的认知,要有意识的去演化,并做好自己。
(4)人人都要发挥自身的参考力。
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有参考力,而非权力。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你勉强、限制别人去执行自己的意志,别人不从;你做好自己,把自己经营得很好,别人反而自动向你靠拢,向你学习。因为前者是你的命令,后者是他的选择。这就叫,有心种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管理情绪》下篇发文内容预告:
管理情绪时常见的治标方法
如何觉察自己真正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