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资源丰富,各种渠道信息充斥着父母的身边,太多成功的优秀的案例让父母产生焦虑的心理。产生焦虑的父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强烈目标型,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生;一种是情感强烈型,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开心并严格要求自己。
对于第一种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会有强烈的控制欲,父母本身一般也是计划性强,因此也会给孩子提前规划,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过于强求书面化,会丧失很多育儿的快乐,也会使亲子关系受到影响。
对于第二种父母,有一定的教育程度,在社会生存阶层中属于中等偏上,由于在社会生活中会一些因为阶层跨越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在情绪的快乐上多有缺失,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但育儿过程中,不论情绪的好坏,都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一位的追求快乐,放弃一些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可能会发生溺爱孩子的行为。
不管什么样的父母,一定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能够比自己更加优秀。可怜天下父母心,但需要所有父母能够明白一件事情,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的,成长是不断变化的,变化一定会带来情绪反应,接受挑战并适应解决问题,会让养育孩子变得更加快乐且有成就感。
心理对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先应该确认的是教养孩子的心态 和终极目标。才有足够的动力来对抗挑战。
无论何种教育目标,立规矩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自己不被爱的孩子”——赛尔玛·弗雷伯格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问题,管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0~6个月前,婴儿由于自主活动范围并不大,所以此时主要是需要为接受管教做准备
从7~8个月,就要开始对宝贝说不
从 9~12个月,宝贝开始会察言观色,需要开始认真管教。此时需要家长言行一致坚定的立规矩,不能出现嘴上说着不可以,但是表情确实愉快的,宝贝会感到疑惑,会再次进行尝试来确定是否真的不被允许,而一旦在尝试过程中被发了通行证,那么下次,当宝贝行为不当,你说不的时候,宝贝也不会认为这确实是不能做的,管教将会从一开始就发生困难
从12~14个月,宝贝开始会走,开始自由探索世界,但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太大了,他们需要家长给一些管教,告诉他们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能去,这样在被告知可以的地方活动,会让他有安全感。
1~2岁,宝贝活动力增强,闯祸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这个阶段的宝贝有很多冲动,什么都想尝试,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说不,但往往语言是不管用的,如果可以可以用身体语言说不。这不代表着我们要强暴的阻止他们的行为,我们需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不可以,如果不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也会影响宝贝的自信心,因此在一日之中,被阻止的事情太多,也可以让宝贝做些可以的事情来改善宝贝的情绪。
2~6岁,从管教到自律。这种自律不是我们理解的严格执行计划和日程,而是孩子能够自我控制欲望作出正确的行为,例如当他喜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想要拿的时候,会知道因为没有被允许所以不去触碰。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首先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这样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情绪的表达,同时也可以因为理解别人的情绪而明白行为不被允许的原因。
再者,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管教方式
每一位大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被管教的经历。我们希望孩子不再遭受小时候遭遇的不开心,但往往跳不出这个怪圈。如果可以,家长可以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
你的孩子是什么类型的孩子呢?是慢热型还是活跃型还是敏感型
对于生活中的事情,什么事情容易引起他情绪的变化
对于与人相处,他更偏爱什么样的人交往
在表达中,他喜欢说哪些词语?这些词语代表孩子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呢?
对于家长,孩子希望自己的家长如何与自己沟通呢?
这些问题你是否能够迅速的回答出来,如果可以,请在管教之前,充分的关注孩子并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一切,如果没有设身处地的理解,就无法作出有效果的管教。
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于自己的要求应该与对孩子的要求保持一致,不要试图通过体罚或羞辱阻止孩子的坏行为,这会伤害的自尊心,如果你无法赞同这一点,请先建立一种思想,你的孩子是独立的一个人,尽管这种独立是思想与行为的不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独立的感情与尊严!
最后,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试试五步管教法
第一步,理解孩子的坏行为。在孩子坏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需求,当坏行为出现时,请先克制住自己的愤怒,仔细寻找原因,尤其是当坏行为反复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找到背后的原因。
一般坏行为的常见起因包括:情绪爆发,冲动无法抑制,无法表达的内心需求无法满足:如需要关注等,家长对于孩子犯错后打上的不良标签及不良反应
第二步,搞清楚坏行为发生的过程。
何地:清楚孩子是在何地产生的坏行为,可以结合时间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做判断,是什么影响了孩子;
何时:了解孩子何时产生的坏行为,可以让家长能够及时阻止,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堆积至难以解决的程度,管教必需是即时的;
怎样:孩子的坏行为是怎样被你知道的,决定了你的角色,但记住无论是怎样的情形下得知孩子的行为,都需要先和孩子核实后再下定论,不要轻易盲目偏信,影响自己正确的判断。
第三步,对质。
让孩子自己描述事件的过程,若是孩子不愿意开口,家长可以将自己了解到的事情过程进行客观描述,询问孩子是否真实,若孩子未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错误之处,若是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给他支持,和他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整个过程,主要言辞要客观,情绪要平和,对于不愿意表达的孩子,要多些耐心。
第四步,回应孩子的反应。
在对质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否认,会情绪激动,会转移话题,会给自己找借口等等,不论孩子是何种状态,希望家长记住对质的目的是帮助他远离否认、回避、无所谓、指责他人的状态,进入承认、懊悔和吸取教训的状态。
第五步,承担后果、弥补、道歉与原谅。
承担后果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适的时机与场合让孩子弥补错误,进行道歉,或者原谅对方的行为。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陪伴以及家长给予的肯定与鼓励,当然还有强制力。
打孩子、羞辱、与别的孩子做比较、把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提前上床时间或额外的午睡、收回爱意或威胁遗弃、用肥皂洗嘴巴都是完全没用的管教方法。
希望大家在育儿路上可以收获亲子关系带来的快乐与美好,与孩子共同成长!
越罚越不听话,父母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很多家长都知道激励孩子的作用,只是激励激励着就往往跑偏了路。 朋友的孩子读三年级,非常不爱做作业,最近她手舞足...
- 01 很多家长都知道激励孩子的作用,只是激励激励着就往往跑偏了路。 朋友的孩子读三年级,非常不爱做作业,最近她手舞...
-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有的家长各种教条,用心良苦却招致逆反; 有的家长温声细语,反而收获“听话...
- 01 有段时间,儿子总是不好好吃饭,娃他爹为了催促他快点吃完,经常会说,“你快点吃完,吃完我给你买车车。” 一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