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常被人们称作“青城”。
初到呼市,一切还都是新鲜有趣的。公交车上蒙汉双语的广播,双语的店名,正在修缮的马路,舒适微凉的空气冲入肺腑,一扫往日焦躁,想要耐心探索这座有着好听名字的城市。
呼市不大,历史因素塑造出这里星罗棋布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寺院,分布在玉泉区的尤其多,但往昔的战火却将很多寺院损毁,残垣断壁掩埋在各式建筑下无法再寻觅它们的踪迹。
席力图召是一所独特的寺院,藏汉佛教相互糅合带给他不同的魅力。
穿过古色古香的老街,能看到席力图召恢弘、高大的木牌楼。牌楼样式和汉传佛教相同,红漆妆点牌楼基座,蓝绿黄白有序装点着牌楼参差有秩的斗拱上。走过牌楼就能看见席力图在朱红的墙面,红的墙,黄的房檐瓦片,青绿的琉璃瓦。进了门,红的墙面,搭配一溜儿金色的转经筒,让我忍不住拍过每一个转经筒让它们缓慢转动起来。
深入席力图召正殿,朱红的柱子,红的地毯,殿内巨大的五色经幡悬挂在两侧,更凸显供奉着的佛祖威严、大气。我从侧面门走入正殿,发现这里又深又大。中间供奉释迦摩尼,佛陀两侧整齐排放着两列蒲团,走过释迦摩尼塑像后,光线变得暗起来,但在白炽灯泡下还能看到清朝绘制的壁画,积年累月的烟熏让壁画变得灰蒙蒙的,房梁、立柱也是接近黑色的暗红,但更让人嗅到历史的气息。绕过经幡、唐卡、壁画妆点的走廊,一个一身暗红袈裟的老僧已然陷入沉沉睡眠,只能听见巨大简陋的风扇发出的嗡嗡振动声。
席力图召偏殿有一座白塔,白塔下是汉白玉雕砌的石阶。色彩鲜艳的经幡将石栏层层缠绕,黄、绿、红、蓝、白几色经幡上依稀还能看到朱砂留下行云流水般的藏文,鸟兽图案,鲜艳的色彩和纯洁的白色相互碰撞出属于内蒙的味道。出了席力图召,寺庙外我又意外看到一排白塔。猎猎经幡在白塔上方飘扬,刹那间仿佛自己回到古老的过去,青城上空还飘着浓郁的藏香,信众们呢喃着经文聚集在此将美好的祝福和祈愿传达给神明,可白塔周围堆放满满的杂物又将我拉回现实。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我又怎能祈愿看到曾经的青城呢?
从一片红墙中走出,走过几条街来到另一片红墙下。观音寺,一座汉传佛教寺院。蚩尾的六兽屹立在屋脊搭配金黄的琉璃瓦,低调内敛的深蓝点缀在斗拱,鲜艳的朱红院墙,强烈的色彩碰撞撞出独特火花。信仰的色彩就这么单刀直入的插入人心,毫不突兀的色彩搭配传递着一代又一代信众们对神明的敬仰和对生活不可磨灭的希望。
厅堂里,寺庙内,鲜艳的壁画下,佛祖身旁,沉默行礼的信众静默的祭拜着,供奉上自己的祭品——一盏酥油灯,几炷香,祭品无须多么昂贵,心中有神明便是最好的供奉。资深信众们多半会参与寺院中的诵经活动。一个蒲团,一身咖啡色粗衣,跏趺坐于佛堂,袅袅香气中轻声诵读经文,众人诵经声汇于一处,吸引着游客驻足门前静静感受梵音魅力。
缓步轻移至大殿,大雄宝殿内十二圆觉菩萨像分布在中心佛祖像周围,角落的一尊菩萨像前,有一老妇双手合十放置在胸口正前方,佝偻着背絮絮叨叨的念叨着什么,一边说一边微微倾斜晃动着身子,她做的是那样的急促,像佛祖祈祷的声音又是那么细微,黑色的衣服和角落的阴影几乎融为一体,我几乎没有看清她。
走出观音寺,门口的小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的海洋。小马扎上坐着个留花白络腮胡,穿白色对襟小褂,微胖的中老年男人,他身边多半围绕着一圈或站或蹲的人们,而他则挥舞双手指引迷途君子,提醒久困英雄,身前放着张红布或者白布,大字写着“先看八卦,周易预测”之类的字儿,当我走过他们的身边时,总看到有的大叔冲着我挥手,想跟我聊聊我的前世今生,小广场后方是正在修善的宝尔汗佛塔,白色的塔身远远看去还是那么巨大,金色的塔顶上站着工人在小心修缮。
小广场上大妈们广场舞战歌声声入耳,孩子们跑过时的笑声像风吹过的铃铛,男人们赢牌时那激动的大喊,喧嚣和嘈杂,我看到“青城”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