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下,是南国的细雨,像牛毛,像丝线,如薄烟似的飘着。(这雨,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散文《春》,后来在扬州街上偶然看到了朱自清故居指示牌,才知道朱自清也曾生活在扬州。这雨应该就是他描述的南国细雨吧。)
扬州自由行,就是信马由缰,走走扬州的街市,串串小巷子,看看私家园林,体会一下当地的文化生活。
早晨撑把伞出了门,过了解放桥,就到了古运河的对面,顺着文昌中路向西前行。没走几步,就看到一所学校大门,是扬州一中,一个当地很牛的中学。过了学校,有个石牌坊,匾上书三个字:“蕃釐观”(后来知道这个古迹为明代所建。最早的蕃釐观匾额是宋徽宗赵佶赐的金字匾额。“蕃釐”出自《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蕃指多、大,釐代表福气,蕃釐即多福大福。),里面有一处古建筑,是琼花观。
琼花,扬州的市花。当年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下扬州不就是看琼花吗?这个琼花观肯定与琼花有关系,进去看看。
举着雨伞就进去了,也许因为太早,天还下雨,园子里静静的,不见一人,抬头见一处建筑,牌子写着扬州美术馆,正想看看字画,但告示牌说今天休息(很奇怪,扬州很多文化机构周一都不上班)。顺着指示向左后转去,见有个很古老的园子,园子门口有两个中年男人在屋檐下切磋太极拳技艺,手里比划着,互相推手,很专注的样子。
原来这个园子才是真正的蕃釐观(琼花观)。蕃釐观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后土祠,建于西汉成帝元延二年,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园子很小却精致、很有味道。因观内石长着一株举世无双的古琼花,因此又称琼花观。这就是中国,随便一个小园子就有千年历史,真有文化根底。
环顾这个霏霏细雨中的小园子,两旁九曲碑廊,中间有池、有小桥流水、有琼花台,西侧有殿,东北角有无双亭,一高一低。园内植物很多,有的高大、有的低伏,错落有致,叶子碧绿湿润,不时有水滴从叶子上滚落下来。池塘如一大块翡翠。琼花台上几株兰花开的明艳,阴沉沉的天空映衬无双亭更加醒目。
听说观内还现存几处古建筑,像三清殿(由唐朝淮南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修建)、无双亭(宋朝欧阳修所建)和一座玉钩古井。
琼花台上原有一株古琼花,天下无双。琼花观之名就是由这株古琼花而来,据说当年隋炀帝下扬州就是为看它。宋朝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专门在此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作饮酒观赏琼花之所,并作诗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时人有诗云:”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又云:”天下无双独此花。”至此,古琼花天下闻名。
据传,这株“举世无双”的古琼花在扬州历经劫难,长生不死,却在宋亡元兴时,神秘凋零。
琼花枯死后,元代道士金丙瑞筑琼花台一座,在上补植聚八仙花,并称之为琼花。春三月,琼花观内新植的琼花盛开,朵之奇葩,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芳姿绰约。古琼花在世间消失后,和琼花相似的聚八仙花就成了琼花。《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落魄的晚年常常流连于琼花台畔,悲悼自己的坎坷身世也像琼花一般。
往三清殿有一条甬道,甬道旁种植一棵老榆树,两侧各种植四株琼花。现在琼花树上結满了一簇簇绿色的果实,有的已变成红色。每年4、5月份,琼花盛开,这个小小的园子里挤满了看花的市民。
我徜徉在碑廊中,仔细观看廊中碑刻关于隋炀帝的故事,阅读后才知道他是一个毁誉参半,颇有争议的皇帝,他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但又纵欲无度。他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扬州跟他如影随行。碑刻还有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琼花的各种传说。
琼花台后的无双亭里的那口古井叫做“玉勾井”,其全称是“玉勾洞天井”,亭子的匾额就是“玉勾洞天”。相传有道士持画轴见守帅,画中字乃云章鸟篆,无人能识。当道士离去时,守帅使人尾随,见其至后土井而没,便由狱囚下井探寻,时见一洞,署“玉勾洞天”,然再遣人下探时,则遇水漫,无人复归。后来,玉勾洞天则无踪迹可寻,只留下楹联:天机不可泄,云章鸟篆千道画;神水有缘来,土井玉勾一洞天。
雨中爬上假山上的另一个亭子,隔墙对着扬州一中的教学楼,阳台上几个少男少女趴在栏杆上看雨,几张明媚的笑脸,青春无限。
不知何时,雨停了,空气中弥漫着水汽,一股花香似有似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