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位大哥。东北男人,大男子主义大概就相当于身上的筋骨,不仅支撑起整个身体系统的运转,而且外显于人前。我自认为是个洒脱的人,但是他最常对我说的话是:“别瞎几把纠结那些没用的。”我一路读书到22岁,社会经验少的可怜,从小到大遇到的人都讲究一个以理服人,完全无力招架这样的冲出天际的人。话未到三句就不让说了,大部分相处时间我都懵逼到说不出话还被嫌弃木头脑袋。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但是我说不出来,反正就是在他面前莫名其妙被压一头。
后来聊到了工作,按照现在的生活标准“年薪不到百万没法在北京立足”“税后月薪不到两万和乞丐没什么区别”“上海家庭收入不到百万没法养孩子”来评价的话,这个风风火火的大哥不名一文,2000块月薪在我眼里甚至活不下去。可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失败的。相反,他过得比我幸福多了。这个一身社会气的大哥在一所民办高校当导员。事情特别多神经须得全天后高度紧张,一个劳心又劳力几乎相当于白干的活然而他干的还挺乐滋滋的。天天身后跟着一群人心甘情愿地喊他哥。他叼着烟,挑着右眼眉,斜眼看着我:“2000块钱一个月相当于每天70,你干什么玩意能吃70啊一天。怎么的就活不下去了呢。这个活给我500一个月我也干。”说实话,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点可以让我自由发挥去打击他的时候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但是那一刻我觉得无话可说。不是因为觉得层次太不同“不与傻瓜论短长”那种无话可说,而是觉得我远远不如他的那种无话可说。他还真值得别人称一句哥。看着不靠谱不着调,做正经事情的时候,该有的礼数一点不缺,还心细如发,妥帖而周到。
相比于那些从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没见过社会的小年轻总是凭借臆想,搜集网上不知道是第几手的资料获得自以为是的社会经验。我一直在喝各种别有用心的人喂到我面前的毒鸡汤,认真吞下一颗又一颗焦虑的胶囊以为能拉一把灰突突的自己。无论是之前甚嚣之上的“阶级即将固化,你将在第几层”还是最近的“时代抛弃你从不说再见”都美其名曰“中产阶级焦虑”。海淀的天价学区房,杭州的课外辅导班,算着自己将来挣的钱可能还交不起私立小学学费,眼睁睁看着各种微商主播都能月薪十万,PPT驱动发展的创业公司都融到了B轮的千万美金,实在是挑动了各方脆弱的神经。一方面觉得不就是挣个钱,一方面又觉得怎么还没挣到钱。
可是沉浸焦虑的我从来没从另一个方面想这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去比?”换句话说,我为什么要去纠结那些没用的?那些贩卖焦虑的文章使人陷入一个自我否定的怪圈,我太失败了,我挣不到钱;我挣不到钱,我槽糕透顶。最难以置信的是,小时候还知道反驳父母总是拿来比较的“别人家的小孩”,理智气壮地回应:我就是我。现在怎么上赶着去自我灌输别人家的同龄人有多优秀?你和别人的差距有多大?是不是现在生活太好了,所以非要自我折磨才像是活着?好歹也是接受过critical thinking 教育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反而一根筋。
好,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缕下去。为什么有人要贩卖焦虑?大家都心知肚明,贩卖焦虑如同杀人诛心。铺天盖地的写手用1%的人拥有的财富值作为标杆去衡量99%的人,通过挫败感来抹杀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好了,有一批人慌了,他们看着以歪理邪说为骨架的文章,迫不及待地对号入座,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有一批人拿着镰刀正好收割这波着急忙慌的韭菜,你不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吗?来学习啊!知识就是力量,各种在线课程就是你的垫脚石,你得踩的上去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啊。知识付费了解一下。
智商税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