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杂谈之八
昨晚,因为太热头晕,早早睡觉了,忘记发稿,从今天起,改为早上发了,大家早安!
在“胡言乱语”之前,向一些校长或领导们说一声抱歉!大家向我要制度、计划、细则类的材料,我说实话,我手里有20多个学校相关的详细资料,来源两种:一种是我工作过的单位相关材料,不能擅自外传;另一种是交往关系好的或有利益关系的朋友发给我的,让我做以借鉴,也不能外传。敬请谅解!前几天一个微友向我要工作思路,我传给他了,因为是我自己的东西,接着要详细的实施细则,我说找一找,实际上我是轻易不能外传的,因为这是我公民办学校任校长27年来结合自己工作或学习过的学校、结合管理书籍及其他管理方面的文章,反思而成的,虽然不一定适合某个学校,但融入我好多心血,在此抱歉了。
读书,越来越被很多人认可,为了方便,很多人由读纸质书转为读电子书,但是,除了学生外,真正读自己专业的书的人却少之又少,如果在火车站或火车上,你会发现很多人在看手机,玩手机游戏的越来越少了,看电子书的越来越多了,即使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都在看电子书,大多数在看小说,时下最流行的是玄幻小说,我也读过几本。去年,在和一个老师攀谈的时候,这个老师突然问我,校长 “你读过玄幻小说吗?(我说,读过几本)我感觉里面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要去最近有人的星球,去不了,太远,主要是我们没有找到界壁,如果找到界壁薄弱的地方打通,就完全可以直接去了。”我当时就无语了,还有人相信玄幻小说。哎!!!
有人讲了一件事:大象的体形庞大,力量惊人。一般而言,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很难栓得住一头千金重的大象。不过,在印度和泰国,人们随处可以看到被这样的链子和柱子束缚住的大象。而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慢慢让他们适应这种管束机制,于是等小象长成了大象,也就适应了这种束缚,就算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他们也放弃抗争。
其实,束缚住大象的不是链子,而是习惯。驯象师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用武力培养了大象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上海市一年级学生提倡零基础,一年级入学后至少两周不上课,为什么不上课?这两周干什么?进行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诸如认识课本、爱护课本、坐姿、上厕所、吃饭、睡觉、排队等等方面的教育。我曾带领老师编写了十五课《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及PPT,在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学生养成教育也尤为重要,习惯决定一生。要想做好养成教育,我认为首先建立科学的班级机制。科学地建立班级机制,是带好一个班的先决条件之一。
我们班主任每天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倘若想带好一个班,也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这种工具就是科学的班级机制。
所谓机制,是指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所为班级机制,是指运用一定的方式把一个班级的学生组织联系起来,使全体同学能共同为班级的建设服务。
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机制在班级管理当中相当重要。那么,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机制最有利于班级学生的发展哪?关于这一点,可以说众说纷纭。有人强调严,主张“绳以规矩,始成方圆”;有人主张顺,认为“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有人建议柔,主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毋庸置疑,这些主张均有其合理的一面。
我们要知道,任何一套学校管理制度都不是万能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诚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班级管理机制也是如此,任何班级管理机制在特定的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上运作,都有成效。换言之,无论是何种班级机制,只要是行之有效的,必定有共同的个性和各自的特性。总之,无论采取何种班级管理模式,都必须做到科学性,如此才能让班级管理机制既有规范性,又有可操作性;既有发展的眼光,又与特定的班情相适应;既有创新热情,又有科学精神。
那么建立班级管理机制要避免什么?如何去建立呢?由于篇幅关系,请看下回分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