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寒假盛莹莹坚持原创第11天
今日无事,亦无特定话题,干脆瞎白活几句吧。
早饭过后,背上小米包,带上喜欢的书,到河洛书院去。
许是冬天的缘故,行人稀稀疏疏的,多提着年货。街边支起了帐篷,摆上喜庆的春联,年画。超市门口堆满小山似的商品,花花绿绿的,增添了几分年味。
我小心翼翼地踏雪而行,一连下了几天细雪,面粉似的挤在一起,却并不粘连。尝试整个小鹿,竟几次未成,后用手又拍又捂,终于,可爱的小鹿家族诞生。
我戴上帽子,呵着白气,鼻尖却并无寒意。路滑,每走一步都提着劲,双臂微张,一只脚先探出去,踩实了,确定安全后,再迈另一只脚。偶尔哧溜一下,啊呀一声尖叫,竟有种玩乐的刺激。有时明明走得好好的,心底那个淘气的小孩却忍不住出来捣乱,故意耍酷漂移前进,体验一把冒险的童趣。忽想起昨天在厚厚的积雪中摔了个屁墩儿,一点不觉得疼,反倒有种久违的满足。亏了这场春雪,使空气中处处洋溢着欢乐气氛,生活便因此有了色彩。
书院离家很近,十分钟左右便到了。推开门,立刻被一股暖流包裹,真舒服!里面静悄悄的,蹑手蹑脚觅一凳子坐下。时间还早,只三三两两几个人,其中有个身材高大的老太令人印象深刻。她年龄约六十多岁,戴红色绒线帽,穿花棉袄,正伸胳膊扭腰地活动着。不知二十年后的自己,还能否如她这般安静地读书?想到这里,不禁心生钦慕之情。旁边有几个学生,对着电脑在自修,一位母亲和孩子端端正正地坐着看书,我掏出书本开始了思考之旅。
我也有我的作业——写随笔。前几年,跟着团队一起写分享,也曾坚持过四百多天,逾百万字。后来不得已停了,除了稍有点遗憾外,我并未感到自责,毕竟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有所取舍。写作于我,是生活必需品。我不善交际,朋友亦少,常常是脑到,心到了,嘴却跟不上。憋在心里闷闷的,事后略加思索,编辑成文字,倒松爽了不少。
随笔的内容自然离不开生活,凡尘琐事,学生案例,读书心得,学习收获,成长感悟……不拘长短,诌哪算哪。随身带个本子,一时兴起,便洋洋洒洒画起来。之所以用“画”字,是由于手跟不上大脑的凌波微步,踉踉跄跄,毫无章法,如鬼画符般,恐怕只有本人才能识别,有的甚至连本尊也辨不清,只好凭记忆连猜带蒙,自圆其说罢。
写得差不多了,便将草稿语音输入简书,之后开始修改。这是个耗神费力的过程,也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埋头静坐,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斟字酌句,反复修正,脑细胞不知献身了多少,才终于出炉。点击发圈后,看看时间,惊了一跳,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站起身,转动着僵硬的脖颈,伸个懒腰,收拾东西,心里哼着欢快的小曲,心满意足地离开。
出门,白色的世界射出刺眼的光芒,我揉揉眼,踏雪而归。途中拐进超市,带几样年货,往背包一塞,晃晃悠悠地回家。
这个寒假,和孩子们约定坚持写随笔,猴儿们奋勇争先,我自然不能落后。文章每发一次,我必频频回看,若能引来众友围观,便成就感爆棚。于是人来疯似的,抖擞精神,继续书写那些嬉笑怒骂,酸甜苦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