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写过关于父亲的任何文字,不是不想写,也不是没时间写,是有种担心,一直不敢写。“父亲”这两个字眼太深沉,很深的沉在我成长的轨迹中,我总怕把他诠释不好,既然诠释不好那便不写也罢。
近日,重读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父亲的形象再次映入我的脑海,那消瘦的、满头白发的、微驮着背的背影,以前伟岸的样子再也看不到了,突然间有了一种写点什么的冲动,即使这样的文字不能与作家的相媲美,但那始终是我的父亲,这已足够了,不是吗?
父亲出生在解放前夕,是家中长子,在12岁那年其母亲便生病离世了。三年自然灾害,正值长体魄的时候,农村里人家都以米糠和野菜充饥,但父亲却长成了一米八的个子,这也是全家人以为豪的事,更是父亲一生值得骄傲的事。与母亲结婚后的第一年,姐姐出生了,我是他们第三个孩子。之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我成为他们最小的孩子,自然也成了他们的宝贝,关爱有加。每次村里组织看露天电影时,父亲总会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让我比别人高出许多,也就不会因个子矮而看不到精彩影片了。每当这时,父亲伟岸的身影让我油然起敬。
父亲的肩膀上承受不仅是对自己小孩的关爱,更是对家庭的负责。78年以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社员们开展生产劳动。这个年代,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父亲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生产队,为的是多挣点工分,把家庭搞得更好。幼小的我每天早饭后坐在门槛上目送父亲的背影远去在乡间小路上,到了下午夕阳斜下时便爬到楼上眺望归家的路口,希望父亲早点归来,因为父亲经常会利用劳动体息问隙采些诸如桃子、山楂等野果子来给我姐弟三人。农家的小孩,以前家中生活条件艰苦,每次吃到这些山珍果子时,别提有多么的高兴!父亲平常严肃的脸上也会绽放着笑容随着岁月的推移,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农民的生活也日益变化着。生活虽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但父亲的愿望却没有一天改变一--望子跳出农门。从小学开始,父亲与母亲就是围绕这一人生终极目标而奋斗,努力着!经常起早贪黑,夏天到山上挖药材、摘箬叶、钓松节油;冬季到山上挖野生葛根,回家后打成碎片榨出汁水,再提纯出葛粉。总之,为了供养子女上学,他们想尽了挣钱的法子。父亲伟岸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劳作中慢慢变得疲惫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两个儿子中大儿子上了大学,小儿子上了军校,终究是劳有所获。
2000年,这一年是我军校毕业的时候,也是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的哥哥生小孩的时间,本来是父亲幸福生活开始的时候,也是值得一生扬眉吐气的一年。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新年刚过,一个噩耗晴天霹雳般降临到父母亲头顶一-在外工作的大儿子在单位工地被工程车撞了。这一刻,他们不知所措,但又要去面对现实。家中这劫难,让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痛中。以后每年的清明节,父亲的背影都会出现在家门口,面对着远方杂草丛生的坟墓遥寄着自己的哀思。
军校毕业后,我分配到福建部队工作,一年一次回家探亲,都会发觉父亲的背更加驼了,两鬓白发添加了不少。在探亲结束后,父亲都会亲自送我到村口,亲自将行李放到车上,并叮嘱我到了部队后要好好工作,不要担心家里。随着车轮的转动,父亲的背影在我模糊的视线中渐渐消失……,我的内心也暗暗鼓励自已,不要再让父亲失望了。在部队工作期间每次在碰到困难时,父亲的背影油然而生浮现在眼前、父亲的叮嘱响在耳旁,我也从排级升到副营级,虽然没有很大的成就,但我知道父亲对儿子的成长进步还是满意的。
2012年,因工作需要,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之所以选择回到入伍原籍地安置工作,主要目的是离父母双亲更近些,当他们需要时,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次年7月,父亲因劳累过度,在一次劳作中眼前突然一阵黑暗,头朝下从山路上摔倒到路边斜坡上,脑袋被摔成脑硬膜下充血,先后作了两次微创手术才得已治愈。这两次住院,作为儿子的我除了白天上班以外,都陪护在他的身边,也不时地对他说理,让他不要再去干农活,多休息休息,该享享清福了!每当这时,他总躬着腰背着我说道:“自己能动还是要动的,这样也可以减轻你的负担”。父亲就是这样的固执,出院后,他依然种着他的那一亩三分田,劳作的背影使我久久不能忘却!
之后,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自己也贷款买了小车,每逢过节时,一家大小都会到乡下农村老家陪父母过节。过完节返县城时,父亲都会用他微驼的背扛着母亲为我们一家三口准备的他们自己种的蔬菜,送我们到村口车站,并亲自将随行物品放到车上。车子发动时,不时叮嘱一句“路上开慢点,到家后打个电话来。”随着话音的落下,车子也远离了老家、远离了父亲的背影,作为儿子的我每次都在心里默默祈祷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写于2017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