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这个话题,脑海中第一浮现的是蒋捷的《听雨》,王国维曾描写三种意境,但是我仍旧觉得不如蒋捷的词有连贯性: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对于爱情的了解往往止于书本,金庸小说中的“心如鹿撞”“耳鬓厮磨”,琼瑶小说中引用的的“聚散两依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词中的句子更是缠绵悱恻,这些远远比如今网络中推荐的活佛情诗要动人心怀,将一个昨日还无忧无虑的少年变得爱听雨,爱读诗,爱独处,也更爱思考和幻想。
大学时候的一位中年女老师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只因为有一天她来教室时候将书一扔:“今天我们来聊爱情。”顿时下面一片黑压压准备午睡的脑袋都抬了起来,那节课老师引经据典说了名人的爱情观,八卦了明星的爱情故事,学生们听了如痴如醉,唯独没有提到的是真实的人,我们身边人的爱情观。
走过一栋黑沉的教学楼,别人告诉我:“这里有好多人跳楼。”“为什么?”“情死。”这个遥远的词又突然回到了我的耳畔,这样的时代真的还有为情而死的人吗?我们谈起更多是唏嘘和觉得对方不值,但是当事人的感受也只有自己冷暖自知。
那时一个朋友失恋,我去安慰,其实更多是本身的爱心使然,劝说到后来我都感觉快爱上了对方,其实并不是。是这个男孩的痴情感动了我吧,他一直絮叨地说那个女孩怎么不好,怎么屡次背叛他,怎么伤他的心,但是在我劝他的时候,他的话又变成了对从前甜蜜时光的怀念,怎样不舍和困难,如此痴情,劝说者只好沉默了。
再到后来失恋朋友多了,我也再无如此的劝说心情,只是机械地递餐巾纸和拍拍对方肩膀,告诉对方别把现在当成世界末日,但是我也没有遇到身边为情死的例子。
直到有一天,听说一个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去世了,因为苦恋一个网上认识的女孩,怎么也追不到,于是最终自杀,我当时吃惊半晌,却又觉得惋惜,他对得起自己父母吗?多年轻的生命啊,太可惜了。
少年维特的烦恼也许只止于少年,而类似日本小说(改成电影的,有些忘记名字了,说的是中年已婚男子和艺术老师的恋爱,最终出走情死)的场景毕竟在生活中不多见,也不提倡。壮年听雨的年龄,在对待爱情方面也有着表面上的明智和成熟,所以选择伴侣时候会分外理智。
但是在遇到一些心动对象时候又往往把持不住自己,因为爱情之火是明明知道越不可能而越熊熊燃烧的,这样的例子周围比比皆是。最终是一场悲欢付与镜花水月,壮年只能颠沛流离,听断雁叫西风,不知道此刻会不会百感交集呢?
看尽冷暖变幻,突然觉得最好的爱情就是先爱上一个身边人,再爱上对方眼中更全面的自己,这么多年我看自己原来都只是我愿意看到的自己,而有这样一种人,心胸开阔,思想成熟,富有包容心,他渐渐让我懂得了自己的真正所想,原来困在这个思想桎梏里只是因为自己不愿走出来,因为人总是会可怜自己。对自己嗤笑一番后,我又和自身妥协,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因为爱别人而真正学会爱惜自己。
希望到了老年,仍有无数十指交握共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时刻,在看尽人世各种世态后,仍旧能以欣赏的心情看微小的事物,能够有拈花一笑的心境,能够即使有恨也不达心底,烦恼也不扰乱自心,因为风雨虽骤,有君共度尔。
今夜有雨,这是一个平常夏夜,看阶前点滴,檐头垂露,想起多年前老师说的:“你懂爱情了吗?你懂了可能也就离开它很远了。”我只想说,我懂了,而且幸好离开它不远,
思怀萦绕,如同雨丝轻曼,最美好的,始终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