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几个具体的实例吧,都是真实的例子,大部分是我自己的。
场景1
带孩子去打针,孩子会哭,大人会说什么?
回答1:“宝宝不哭,一点都不疼”,“这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汉不哭”。
回答2:“宝宝好疼,疼就哭吧,妈妈抱着你哭”,“宝宝哭出来就好了”。
如果你是这个宝宝,你喜欢听到哪个?如果我是,我想让你知道的是,我现在很疼,你感受到了吗?
很多人不愿意听到孩子哭,哭是一种本能好不好,我自己就爱哭,我疼了,我难受了,我委屈了,为什么不让我哭过?我就不怕我儿子哭,想哭就尽情的哭吧,妈妈陪着你!
场景2
孩子玩玩具时弄不好了,大哭,向你求助。
回答1:“这有什么好哭的,弄好不就行了”,回答的同时你会觉得很可笑,如此简单的事情还值当一哭的。
回答2:“玩具弄不好,宝宝生气了,来妈妈帮你”,妈妈温柔平和的回答。
我想孩子只是想告诉你:“我弄不好了,能帮帮我么”,妈妈感受到了么?
场景3
朋友失恋了,跟你倾诉,并不停地痛哭。
回答1:“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咱们再找个更好的,为这样的人哭不值得”。
回答2:“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当年失恋也一样,如果难受你就尽情的哭出来,我陪着你”。
我想朋友找你倾诉是因为信任你,她想告诉你她现在很难受,很痛苦,你感受到了么?
场景4
老婆发烧了,头痛得要命,于是告诉老公,想找点安慰。
回答1:“低烧啊,休息休息,应该问题不大”,
回答2:“啊?发烧了?怎么回事?很难受吧?你太累了,多穿点,多喝水,回家好好睡个觉吧”。
第二天,稍微好点了,但还是难受。
老公回答1:“还没好啊?”,语气中听着有烦躁的意思。
老公回答2:“那今天再好好休息休息,别太累了”。
其实老婆没想让你来诊断病情和治病,只是想告诉你我此时很难受,你感受到了么?治病的事交给医生就好了。
场景5
一学生来问题,问题比较简单。
回答1:“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啊,不是吧?不就是这样这样么”。
回答2:“来,这题是这样的,扒拉扒拉讲题”,讲完了,问“你明白了么?不明白我再给你讲一遍,别着急”
无论是问老师还是问同学,尤其问简单的题是需要勇气的,她鼓足了勇气,同时对你充满了信任。她现在只是想让你知道,这题我不会,你能给我讲讲么?
说到这想起了我高中时的同桌,特别爱说上面的回答1,甚至更难听,我曾经也被这样对待过。你或许觉得是开玩笑,其实深深的伤害了对方。
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别人问你题是对你极大的信任,一定要耐心的给别人讲解,别人明白了,你也复习了,多好的事。
我想说上面5个场景你更喜欢哪个回答?反正我喜欢回答2。因为在这些当下的情境,她需要的是共情,也是平时我们说的同理心。
我是听了露老师的课以后才知道,原来共情这么重要,而且这么难。
回想我以前的做法,基本还算是个懂得共情的人,但是确实做得不够,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
到底什么是共情?其实我没什么理论知识。百度了一下。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我觉得简单的说就是感受别人当下的感受。
怎么共情?
我觉得就是去感受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传递你很理解他,并且是发自内心的。
共情时不找答案,不评判,不讲道理,不说教,不给建议,不解决问题。
仅仅只是感受,接纳,理解。
对于孩子,我是共情最多的。其实很多时候共情对了,与孩子同频以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自己深有体会。
共情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对所有人都是有用的,共情是一种能力,我觉得也是一种社交时的必备核心素养。(教学上的核心素养用多了)
我做得还远远不够,继续努力,做个会共情的好妈妈,好老婆,好女儿,好老师,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