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继续。
今天上午有两场读书分享会。
第一场分享的书目是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领读者:王木春,共读分享者有黄友祥、张进球、唐磊、毛思玉、刘洋。王木春老师既是领读者,还是主持人。在刘洋老师批判性地分享之后,王木春老师给予了及时地回应,我觉得很有必要,有点拨乱反正的味道,因为我觉得批判一切虽然没有什么,但是不可以偏概全。王老师的主持、分享与答辩,无不透着他的朴实、睿智与博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场读书分享的书目是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来自温州的小伙陈铭的分享令我刮目相看,原因是他不用讲稿,只是用嘴说,但没有重复,没有废话,却让人一听就懂。他说他的底气来自于自己一年以来几十万字的写作。陈老师虽然只有三十岁,演讲却有大将风度,语速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观点鲜明,让人如沐春风,令我佩服。但是我却很难认同他将课堂上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注纳入到“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关心”上来。
中午饭仍然在宝中食堂吃的。今天的午饭更丰盛,四菜一汤,居然有那么多的羊肉烧萝卜,吃得非常好。为什么这么关注吃呢,没办法,吃货一枚啊。吃完后,我到教学楼三楼的宝中图书馆看了看,果然如袁卫星校长介绍的那样,藏书丰富,环境怡人。我在那里看了朱永新主编的一本《现代教育家思想汇编》一书,我将王木春老师的那一篇全部看完才返回报告厅。
下午的名家讲坛请了两位名家做讲座,第一个讲座是财经学者马国川做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第二个讲座是曹勇军老师的《让夜读的灯光照亮学生》。
不愧是做记者出生的,马老师的讲座以史实为依据,解析日本明治维新的前因后果,为当代人提供历史案例,告诉我们不可懈怠,不可骄傲,不可满足,更不可让历史重演,让人警醒,发人深省。
曹勇军老师讲了近年来自己致力于读书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的做法、收获,有得意,有自豪,但我觉得更多地是介绍与呼吁,拳拳之心,不可言表。从他的做法中,我有很多收获与感想。钦佩他的十年如一日,钦佩他的影响力,更钦佩他的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记得有一年参加张文质和刀哥主办的“教育行走”,请来讲座的老师中,也有一位来自南京的领读者。不禁感叹,他们那里怎么有那么好的读书环境呀,生在书香之地,真幸福呀。
分享结束,接近六点。回到酒店,老婆和儿子已经回来了,就等着我去吃饭呢。我们赶快下楼,到昨天看好的一家饭店炒了三个菜一个汤,我和儿子还喝了一瓶小酒,吃得挺开心。
看到了吧,这是饭店的招牌,所以饭店就叫“三不炒饭店”。
回来以后,我们依次洗完澡,儿子把衣服拿到楼下去洗,然后烘干再上来。这几天这件事都是儿子做的,我们倒轻松了。晚上,和儿子聊了一下,他说他今天带他妈去深圳最高的大楼——平安金融中心和福田古城去玩了。不过今天下了大雨,估计没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