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了14个小时,终于回到了上海。
回顾一下这个春节,还是有改变的。
第一个方面,改变了以前总认为袁先生家里过春节花费太高,认可了他老家的习俗:除了给父母一个大红包外,去舅舅姨姨家,也都给个红包。
以前觉得他老家习俗太繁琐,劳民伤财,相比之下还是我老家简单,给压岁钱只给小孩子。除了父母外,不用给舅舅姨姨姑姑叔叔红包,只买礼品就好。
今年由于年初三离开老家,只去了姨姨家,没去几个舅舅家。就不仅买了礼品,且给了姨姨一个红包。发现给父母之外的长辈一个红包表示心意,风俗也不错。
为什么以前觉得这种风俗是负担,必除之而后快,而现在却觉得很不错?
因为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看起来好的习俗,换个角度,也有不好的地方。看起来很“败坏奢侈”的,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二方面的改变,在对父母的态度。
以前对父母大包小包的让我们带东西,“逃荒”一样让我们装吃的装喝的,不再“呵斥”父母。因为父母生怕我们在路上堵车时,渴了饿了,让我们既带有干粮,也有喝的,有水果,有特产,有日常必需品,无所不包,活像一个移动的小超市。
仅解渴的东西就有橘子,橙子,提子和酸奶。
先生玩笑地说,这次开个普拉多回来都不够装,下次看来要开个货车回老家过年。
以前老爹老妈一装东西就烦,觉得他们跟不上时代,搞的我们从老家回来,活像“逃荒”一样。现在明白了父母心,恨不得让孩子把家里的东西全部搬过去,那就姑且“逃荒”逃到上海吧。
如果父母的爱心必做浓酒,让自己醉,但现在不当他们的面吐酒了。而是当“演技”派,统统接收,哪怕回到小家再慢慢整理处理。
给了长辈一个红包,“逃荒”到了上海,这个春节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