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人生道理,越早知道越好?
其中一则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过分地迎合别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没错,感情中如此,生活中亦如此。
《非暴力沟通》书中将人的成长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情的奴隶”,此时的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这个阶段。
过分的迎合、委曲求全的迁就,真的能让我们遇见生命中的美好吗?
01
一败涂地的松子
用喜剧手法拍摄悲剧,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映后引起了热议。观众随时都有可能流下眼泪,即便是在放声大笑的时候。
川尻松子,人们对她的命运有着诸多解读。
终其一生,她强烈地渴望着爱与被爱,故事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过分地迎合别人,让她离自己的幸福越来越远。
童年时代,因为得不到父亲的爱,她便开始扮鬼脸来逗父亲开心,后来因为父母的原因,她又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工作。
工作以后,为别人背了黑锅,导致事业爱情都一败涂地。
与男人同居,她一味地付出,默默忍受着家暴和侮辱,最终也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
松子很善良,却总是受嫌弃。
尽力讨好别人,避免发生冲突,妄图自己的世界一片祥和。换来的却是轻视,是嫌弃,是在别人面前越来越卑微的姿态。
松子渴望爱情,最终却心如死灰。
她对每个人都一腔热血,对每段感情都爱得太满。她只考虑该怎样为别人活,从来没有想过该怎么为自己活。
委曲求全的感情,终究活不了太久。松子的每段感情都没有结果,背叛,抛弃,绝望,留下的只有累累伤痕。
我们只有这一次的人生,要么幸福,要么平庸,要么一败涂地。松子的一生,属于后者。
张爱玲写给胡兰成这样一句话,“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张爱玲,在爱情面前也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
关系不平等的感情,注定没法长久。故事的最后,张爱玲惨遭抛弃。
过分的迎合,无法让我们遇见生命中的美好。
地位平等,彼此尊重,才能赋予感情关系强大且持久的生命力。
02
迎合别人,却委屈自己
有的时候,我们对待感情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最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松子与家人决裂后,既没有了追求的事业,也没有了自己的爱好。她生命的全部,却被自己一次次地放在了错误的人身上。
为什么有人总是不受重视?为什么有人总是遇人不淑?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网友做心理咨询,说自己最好的朋友和他绝交了。
至于原因,竟然是因为他要求自己的朋友归还借走的10万元,然后他朋友就把他拉黑了。
我想普通人遇到这种事情,就直接报警了。
但是这位网友却把责任归于自己,认为朋友把他拉黑,是因为自己太吝啬了。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据他所说,这个朋友是和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也是他小时候唯一的玩伴。因为他那时候很胖很笨,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除了这位朋友。
所以他特别珍惜这份友情,隔三岔五的请这个朋友吃饭,对方的要求他也会尽量满足。
在他的“努力”经营下,这份友情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借钱这件事,也逐渐成为了他们交流感情的唯一话题。
这叫友情吗?或者说他们之间到底存在友情吗?
也许有过,但是在一方持续的迎合下,这份感情在对方眼中早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利用。
不计代价的满足对方,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心态,对方的心态和感情也会变得畸形。
类似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不止是友情,在爱情中这样的关系也比比皆是。
如果我们简单地替换两个关键词,把“同性友人”换成“异性恋人”,把“借钱”换成“上床”,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用这种方式维系的关系,爱情也好,友情也罢。
没办法长久,也没有必要长久。
有人说他们活该被伤害,其实他们是注定要被伤害。
03
停止迎合,做回自己
你不懂得拒绝,
你总害怕自己言行会惹别人不高兴,
你总尽力达成别人的每一个要求,
尽管这也许并不是你的本意。
但是没人感激你,因为在别人眼里你不过是免费劳力。
他们变本加厉;你却不明所以,
其实你孤独都是因为你自己,谁让你太在意别人,却忘了自己。
我们的一生,要么幸福,要么平庸,要么一败涂地。
我们可以像川尻松子那样执着地渴望幸福,却不能像她那样去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做回自己,停止迎合。
承认并了解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所有的改变,都要从正视自己开始。
搞清楚自己习惯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讨好别人。下次进入这种情境时候,既可以作为一种警示,同时可以问一问自己:“这么做,真是我的本意吗?”
关注自己的需求。
关注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别人希望我们怎么样。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说,最危险的行为也许是“因为别人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做。
尝试着做一些自己真心想去做,又担心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可以从小事入手。
更加重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不是自私,是正常的选择。
不计代价地满足别人,过分顾忌别人的感受,会让彼此的关系变形,甚至走向低谷。
明确底线,学会拒绝。
做人没有底线,要么极度危险,要么极度窝囊。
为什么讨好型人格不懂得拒绝,因为他们依旧处于“情感的奴隶”阶段。
其实,我们没有义务为别人的快乐负责。即便突破底线去讨好,别人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喜欢我们。
试着去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试着去说“我不喜欢”,“我不想这样”。
做生活的主人。
在正常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帮助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爱。
不需要牺牲自己去满足别人,因为每个人都应该首先为自己负责。我们做出的选择和行为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意愿,而不是别人的要求。
我们在关注自身需求的同时,还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是一江向南,用有温度的文字,传递对生活和感情的态度。欢迎关注。
本文由一江向南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谢谢合作。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