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满嘴脏话的学生在班里对着新来的老师叫嚣着:“我xxx的在问你问题,你xxx的怎么不回答?” 只见他一边骂着一边走向这位老师。满是威胁的样子,似乎稍有不满就要干一架。甚至他还一把抓起老师的公文包,直接扔出了教室。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怎么办?是愤然地离开还是害怕地躲起来?这位新老师怎么做的呢?他用着平静的语气对这个学生说:“公文包是空的,没有情感,你扔掉它它是不会痛的。我也是空的,你伤害不了我。我之所以现在还在这里是因为我是这个世界上少数那几个还能提供给你机会的人。请坐下。”那个学生真的按照他发话去做了。
这是电影“超脱”里的一个情节。看到这里,我震惊了。无法想象在富裕的国家有着这么难以管理的学校和班级,不同的种族使得情况更加复杂。更为赞叹的是,这位老师他深知人性,一个看起来无法无天的狠角色其实在用它的愤怒掩藏着内心的脆弱。在那种情境下,他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没有直接回应学生的挑衅。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跳进对方的陷阱,避免了无用的口舌之争也保持着自己的情绪和能量没有被拉低。他做到了“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他使得自己处于零的状态,空性的状态。而这一些也是最近我在思考的事情。
好苹果和坏苹果放在一起,最终结果是好苹果会变成坏苹果。这是武志红老师在他的新书里陈述的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理论。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无数的父母经常做一些拉低孩子心理承受力,浇灭孩子热情的事情。例如,当一个孩子不好好吃饭,他的爸爸妈妈为了让他变乖巧,便威胁他说:“要是你不好好吃饭,我就不给你买新书了。”孩子最有可能的回答是:“不买就不买。”这样一来,原本父母想规范好孩子的用餐习惯无法实施,同时把孩子本来欢欢喜喜读书的权利给剥夺了。就算最后仍然买了新书,但是孩子还会像之前那样的欢喜吗?会不会觉得书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无所谓的态度就此形成了呢?这又能怪谁?本来就毫不相关的事件,硬是要牵扯在一块儿,只会物极必反了。
世界上的父母都会说“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可是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当父母一味付出,孩子们就会把这些当成理所当然的了。例如我每天早上,我都有起床气。这个气来自于每天因孩子拖沓,赖床,穿衣刷牙洗脸等简单步骤都有各种问题。有时候我气的不行,真的想打孩子。可是我发现,每天不断循环的原因想我的处理方法不对。不停的催促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我决定停止。第一次我不管孩子,他在床上磨磨蹭蹭的时候,我就已经准备好要出门了。这下孩子慌了,主动快速地解决完早上的功课。其次,当孩子在这一方面有点点进步,一定要大方地夸奖。
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身份,还是父母的身份,只有把自己平静了,就事论事,就一定会在教育路上有所收获。
——简宝玉日更打卡第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