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修行。
晚上冲凉的时候,随便打开并收听了一期来自罗胖精选里的吴伯凡老师谈”我们面对世界的三种立场”。虽然音频只有短短的12分钟,但收听后,却让我对育儿和生活有了另一种维度的认识和感悟。
先简单介绍一下吴伯凡老师讲的内容:
我们看待世界有三个立场,即: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我们对待世界的情绪也源自这三个立场。通过改变立场,我们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理智归位。
1.物理立场:一是一,二是二,具有不可控性。
2.设计立场:问题的根源在我,不在你,具有可控性。
3.意向立场:问题的根源是你,不是我。这种立场是设计立场派生出来的。
结合目前我正在学习的正面管教课程,上述三种立场对于我们如何解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如何采用恰当的立场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良情绪,也同样适用。
方法论总结如下:
1、厘清矛盾和问题的归属,是我(家长)还是他(孩子)。
2、将问题进行拆分和归类:可控(设计立场)和不可控(物理立场)。
3。解码和反思。问题或矛盾引起的消极情绪(怨恨恼怒烦)的根源是什么?
4、如果是因滥用意向立场而导致的上述问题,比较有效、简便的方法就是重新回到物理立场和设计立场,让你的心智能量重新回到认知状态。
应用场景:家长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发脾气。
1、孩子不好好吃饭,属于孩子自己的问题,与家长无关。
2、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当下是饿了还是饱了,家长无法干预,问题归属不可控。
3、孩子不好好吃饭,从而导致家长出现的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如焦虑、生气和愤怒等,根源是因为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还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家长感觉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和权威。
4、毫无疑问,绝大数家长的消极情绪都是源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会长不高、会生病。但,也有一些家长是因为失去对孩子的控制而感到生气和沮丧。
若,你恰好属于后者,请你马上回到物理立场和设计立场,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自由和尊重。当然,这种以孩子自主选择为导向的方法,不是让你溺爱和骄纵孩子,要设定边界和规则,如: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你可以选择现在不吃饭,但晚餐时间结束后,你的饭就会被收走。特殊情况除外,如孩子身体不舒服。
切记,不可教条主义。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你是否开心与他人无关,永远不要把控制情绪的主动权交给他人。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