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大四才入党,我大一就入党了”,昨天同事的一句玩笑话,令我十分敏感。是啊,多少年来自己已经不再优秀。从高中以来,在每一个群体中,自己早已成为中人,但内心却始终不愿承认而已。
已经记不起来,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同学群中,自己多少天没有说过话了。事实上并不是自己从不登录微信,也不是对别人的话题不感兴趣,事实上是自己的确没啥可说的,只是默默无闻关注别人聊什么,很少加上去附合。
当然,这有性格方面的原因,是从小养成的习惯。父母是那种勤勤肯肯的庄稼人,在村里虽然过得不差,但不是那种有话语权的人,没有当过村干部,没有交朋友的习惯,不会呼朋唤友。我就是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所以天然缺乏这种环境的影响,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只会做一名守法守纪的好学生,能严格约束自己,但不会在管理别人上动心眼。
但最根本的是,自己没啥也聊。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反映。在初中以前自己在学习成绩上还算过得去,能够拿出手。但进入高中以后,仿佛一直都不够出色,学习虽然也努力,但成绩一直平平淡淡,甚至在2000年高考时还仅达中普通本科线,导致复读了一年。
在军校期间自己更加普通,自己只只知道学习,但成绩也只能算是中上等。但军校却不是一个靠学习衡量的地方,它需要人的综合素质,但自己事实上除了学习啥也不会。不具备一名军人应有的管理能力,只能作一个听话的好学生而已,最多只作了一名副班长,与队领导没有什么过多的接触,不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也不爱参加队里的各种活动。当时对于入党,刚开始是那些骨干入党,后来是对单位有突出贡献的那些人,我既不是骨干又没有参加过运动会,没有为单位作出过贡献,所以直到大四下半学期我才入了党。
军校毕业后,虽然考上了研究生,但需保留学籍一年,次年再回学校读书。后来才明白,这种情况下读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是个人的优势,反而是成长中的劣势。在读研期间,自己也只是仅能管好自己而已,自知毕业后的生活,所以不思进取,学习上应付思想十分严重,导致成绩也不够理想,更没有参与队里的任何工作。虽然轻松倒轻松了,对个人成长进步却是一种损害。
在作战部队的时间分为两段,其中前一段从本科毕业到读研前只有一年,这一年属于迷茫期,刚到部队什么都不顺,先在五营部后到三营部,前半年在五营部本就没有编制,纯粹是浪费时间,只有到后半年来到三营部,才体会到当排长的感觉。那一年由于考虑到下一年要去读研,对工作也不太尽心。读研结束重新回到部队,心理落差就更大了,往日同毕业的战友都成了连长,次的也成了副职了,虽然来到省军区系统后才发现,当时的职务根本无足轻重,但在部队那种环境下,职务的差别还是十分明显的,导致心情也坏了。
在军校入党慢,在部队不曾立过功。客观上讲,实际在部队工作时间短,但根本上说还是个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导致的。在部队期间,个人有一次立功的机会,那是在2009年年底,参加鹿寨跨区演习,营里分配营部一个三等功名额,当时只有3名干部:一名是刚毕业的另一名排长,另一名是军医张宙,然后就是我。本来个人虽然不优秀,但从工作量上来讲,个人还是干的比较多的,但当时由于个人与副教陈亮关系不够好,这次立功机会直接给了军医,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虽然前期比较不顺,但苍天眷顾,2010年11月,我交流到省军区系统了。来到这里,工作环境相对变好了,心情也变好了。个人也遇到了比较好的机遇,2011年4月我被调到军分区政治部工作,在这里工作了三年时间。在2014年6月又回到湖滨区人武部。这期间最大的遗憾就是留机关工作的机会丧失了,虽然不愿承认对此不在意,但的确让人感觉不舒服,另一名比我过的晚的兄弟留下了,我离开了。当然这与肖群章的个人印象有关,但关键在于自己的确不够突出,一方面,工作成绩上太过平淡,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另一方面,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差距比较大,不善于流须拍马。
时至到了2017年,好事降临到我的头上,在军分区系统改革落编定岗时,个人被纳编为政治工作处副营职干事,虽然没有到位,但是领导却想着自己,这得益于王秀良政委的大力帮忙。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跟对了领导、与领导性格相投十分重要。但是虽然机会来了,但大势已去,最牛军改的推进意味着自己机会已经缈茫,虽然政委再三挽留,我还是毅然决定——今年离开部队。
这时我又犯了一个错误,想与家属一起回石家庄市,但因档案问题心里一直不踏实。只在正式上报退役方式时,与刁新斌有一次深入交流,感到困难太大,就决定转改文职人员。事实上,我一直对转改文职人员是抵触的,但没有办法,为了保险起见,选择转改。后来才知道,如果感情交流再深入一点,当时多了解一点情况,我就可以选择转业了。但如今太晚了,就这样吧!
性格决定命运,我的性格存在不少短板。比如,不善于交朋友,不善于言谈,不善于与领导套近乎,不会拉关系处感情,等等。这些东西对个成长进步十分重要,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必须在这些方面尽力改变自己,弥补短板弱项,在成功的道路上一步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