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交往过程中,我们发现时常有这样的现象:许多大人毫不在意自己的状态,只关注孩子的状态;许多大人自己时常焦虑,却希望孩子在压力面前能够淡定;大人自己不读书不学习,却希望孩子爱学习;大人自己没耐心听孩子说话,却希望孩子听话;大人常乱发脾气,却希望孩子能讲道理。。。。。。
试想一下,家长若按上述做法与孩子交往,亲子关系会好吗?
那么,究竟如何走近孩子内心,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亲子沟通八大黄金法则”给你我支招
----法则一:孩子生气时,家长要保持“冷静”
父母若以怒制怒,孩子会认为,他的愤怒是理所当然的。
任何孩子都不会喜欢暴躁的父母。
既然老爸老妈态度恶劣,他也没有必要和颜悦色地应对。
情绪具有感染力,当父母保持冷静,这种情绪安定的氛围也会逐渐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复平和的心境。
拖延是被动攻击的表现。
----法则二: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批评孩子时,只针对孩子做得不恰当的行为本身,不要上升到孩子的人格。
-----法则三:孩子分享心事时,不做出早就了解的模样
青春期孩子常常觉得自己的感受是独特而唯一的。
当大人一眼就看穿孩子行为的动机时,孩子会觉得很无聊无趣。
每一个生命状态都是新奇的,家长要懂得“维护”孩子的内心,对孩子要永远保持“好奇心”。
对待孩子的分享,家长的态度应是:积极配合、好奇,站在孩子的角度,而非父母的角度。
与孩子做真实的交流。
----法则四:尊重孩子的稳私
不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
孩子的房间是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和领地,父母不要随意闯入或随意帮孩子收拾,这是“侵犯”,得先“敲门”,被允许。侵犯过多,会让孩子成年后没有“边界感”。
----法则五:当顾问不当领导
多用“我建议。。。。。。这样就。。。。。。”
领导型父母:孩子只能服从,与孩子沟通不畅
顾问型父母:会让孩子受到尊重,同时也能表达父母的关心之意,一举两得。
----法则六:不说“但是”
尽可能正面阐述孩子做得好的一面,不要在肯定的话语之后加上“但是。。。”,一般情况下,“但是”后面是负向。
----法则七:澄清语意的沟通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意见有过多的不正确的解读,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反弹。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父母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做语意上的澄清。
----法则八:做建设性的批评
当孩子行为不当时,父母应使用建设性的批评技巧来开口,以成功地协助孩子矫正行为。
建设性批评步骤:说事件、说感受、说希望、说好处。
较好地掌握以上8条原则,父母就能轻松地避开亲子沟通的“地雷”。
矛盾不在,沟通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