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最近读《算法4》1.1节,作者将JAVA语言基础总结了七种语法,这七种语法是现代编程语言所共有的。我使用过C/C++/C#/Python这几种语言,感觉都是在七种语法的基础上加上了各种范式,达到可复用性的目的。特记录一下。
Snipaste_2020-07-12_10-55-15.png
1. 原始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原始数据类型也是编程语言的基础数据类型,一般包括整型、浮点、布尔、字符。当然还包括一些特例,如C语言中的指针类型。不同的编程语言对整型和浮点型的取值范围又有不同。数据类型中C语言比较麻烦些,因为C语言区分了有符号类型和无符号类型,C语言的基础类型的取值以及占用的字节数和编译平台都有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字节)。其余的很多都直接拿来C语言的使用或者继承了,所以不做表述。
C语言基础类型 | 32位编译器 | 64位编译器 |
---|---|---|
char | 1 | 1 |
char* | 4 | 8 |
short int | 2 | 2 |
unsigned int | 4 | 4 |
int | 4 | 4 |
long | 4 | 8 |
unsigned long | 4 | 8 |
long long | 8 | 8 |
float | 4 | 4 |
double | 8 | 8 |
原始的数据加入一些运算符就可以组成简单的语句。
通常的运算符无非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在C语言中还加入了位运算:按位与(&),按位或(|),按位异或(^),按位取反(~).
常用的运算符如下表所示。
运算符 | 典型表达式 |
---|---|
+(加) | 5+3 或 3.14+0.03 |
-(减) | 5-3 或 3.14-0.2 |
*(乘) | 1003 或 1000.015 |
/(除) | 5/3 或 6.02e23/2.0 |
%(取余) | 5%3(只能用于整数) |
&&(与) | true && false |
(或) | false 或 true |
^(异或) | 0x06 ^ 0x01 |
除此之外还一种特殊的运算符:类型装换运算符.
2.语句
程序的最小单位就是语句。语句能够通过创建变量、对变量赋值以及操作变量来控制执行的流程。语句通常被用来组成代码段。通常有如下几种语句。
语句.png
- 声明语句:将一个变量名或者函数名和一种类型在编译时关联起来(python例外)。
- 赋值语句:将某个数据类型的值和一个变量关联起来。
- 条件语句:也可以成为选择语句,通常如下列表达式:
if (<boolean expression>) {
<block statements>
} else {
<block statements>
}
- 循环语句:如下面三种表达式:
表达式1:
while (<boolean expression>) {
<block statements>
}
表达式2:
do {
<block statements>
} while(<boolen expression>)
表达式3:
for (<initialize>; <boolen expression>; <increment>) {
<block statements>
}
对于循环语句提供了提前终止循环的两条语句:
break语句:立即从循环中退出
continue语句:立即开始下一轮循环
特殊语句,自增自减语句:++i, i++, --i, i--.
3.数组
数组能够顺序存储相同类型的多个数据,且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创建数组需要三个步骤:
- 声明数组的名字和类型,指定数组名和该数组包含的数据类型
- 创建数组,指定数组的长度(元素个数)
- 初始化数组元素
C语言:
int a[2] = {1, 2}; // 声明、创建并初始化一个数组
Java语言:
double[] a; // 声明数组
a = new double[N]; // 创建数组
for (int i = 0; i < N; i++) {
a[i] = 0.0; // 初始化数组
}
注意:数组的访问是按照偏移量来的,这是当初设计C语言用于编译器的原因,编译器中对地址的访问和偏移量不可分割。其他语言就沿用了。例如访问第一个元素,是ele[0],而不是ele[1]。
- 参考《算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