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学完了,我要求十四班的少年写篇小随笔。起初想,就叫《陶渊明对我的启迪》,或者,就是《今天还能归隐吗?》。后来想,谈论陶渊明的文章太多了,说起他的归隐园田,都差不多一个调调。天天作业一堆,急了,有的少年不免顺手牵羊,“借鉴上”一大段,就让人难办。
我改了主意,命题曰:“随便从这辞赋里边选择一两句自己最喜欢的,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任选,命意自择。”心想,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两句,比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很闲适,又很浪漫,写来诗情勃勃。比如“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自在得很,还可以想象庭院里陶醉的样子。又或者“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这几个句子,光翻译出来就有味道。还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流憩,矫首,遐观,雅人动作,发挥一下,变成散文,必是风度翩翩,意态超然。这样,人人选自己最爱的一两句,自由,就会多样,就会见出各自的性情、态度和体验,就会有随笔、散文、评论甚至小说产生。我喜欢他们这样各有创意。我喜欢每个人按照自己觉得适合自家擅长和性情的方式表达。这样出题,还有点“科举味”——从十三经中任择名句供考生发挥。后来弄成八股,那不怪供料方式,要怪主考官没有让举子“体裁任选”的魄力。
没想到,十七岁的少年,不少人,选择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很多人,青春少年,选择的竟是“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选前两句,可以理解——想要来一篇谈论知错就改的议论文,中学生的永恒话题。后面这些,吓着我了——寓形宇内,乘化归尽,这是多玄乎的话题!为什么会这样?是我课内对那些表现诗意生活的句子,引导他们体验得不细腻?或是 他们这个年龄,往往品不出也不愿主动去品尝日常生活中那份精致的乐趣?要么,就是在那些个体现了生命意识的地方,我还是不自觉地涵咏再三,恰恰触动了少年们?
拿古典诗文的佳句为文,解说阐述是第一要事。前边读了柳永,李清照,东坡和稼轩,写文章,惊喜发现,少年们能读出诗句意境的“潜台词”了。此前,我们整体研读戏剧剧本单元,要小组结对表演一个片段,就先让少年们各选一个想要扮演的角色,写个“文体不限”的人物形象说明书。那时节,解读潜台词是必须的。我很高兴,许多人,就把这个阐述方法,用在了诗歌名句品味中。这些天批阅十四班的品陶选句作文,更欢喜。
陈一卓一段悠扬文字,不动声色化用了“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散文勾勒回家种地的天真汉,随手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变成眼前一个画面。这就是最好的品味揣摩啊。
我给他们点评时,曰:咱们读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看他重述贾岛跟韩愈的推敲故事,使用了“情景还原法”——将贾岛诗中那个孤僧步月的场景,写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故事现场。这就是一个诗歌意境的散文化。余秋雨《道士塔》中讲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亦用此法。现在拍纪录片,讲历史,有时也让演员来这么一段子现代人的演绎。前些年我解读《陈涉世家》,待说陈胜觉醒,杀了大秦军官,发表“王侯将相宁有种”的演说的时候,也有意识将那一场景渲染一番:天空雨霁,虹霓横飞,陈涉提滴血之刀,代万千奴隶宣示:我们也是人的后代,跟王侯们一样。一些朋友读了,都喜欢这一段的雄奇绚丽。我兴奋:十四班少年,已经屡屡多人次用这一法,写出了酣畅文章。而那意境内涵,又来自莎士比亚、曹禺、柳七,还有关汉卿跟陶五柳。
我顺茬发挥:咱们看,解读阐发,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还有手段:解说,比喻,类比,联想……,由分到总,由粗及细。重要的,是处理好“述”与“评”的关系。“述”——引用诗文例证,“评”——分析鉴赏。有的地方是以“述”代“评”——就是用情景还原的方法,把那诗歌字眼里边体现的意境,给讲述成故事的样子,给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这就是最好的评鉴了。你看林庚先生评说“木叶”,谈论屈原的句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阐发这个特定意象的颜色特征,先描述,再想象比喻,再联想对比,一串子下来,津津乐道,娓娓动听。
以前讲文艺随笔,大家都疑惑:是把作者谈论的那些经典诗文重新鉴赏一遍,还是寻找这样的文艺随笔表达的特定形式?往往是,我们找不见它表达的形式,把握不了随笔里边儿那种亲切随兴拉家常的语言口吻,就只好领着学生,把作者鉴赏的过程笨拙费时地重复一遍,其实还不如作者原来鉴赏的精妙。把文本当成了信息的来源,把语文课上成了知识课。
看了14班少年们的作文,看他们品赏戏剧台词,解说诗词名句,成败昭然,优劣都在语言使用上。忽然明白了,引岁他们看好的文艺随笔,就是要闹明白作者如何“述”如何“评”啊。你看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处理,你看人家朱光潜先生,林庚先生,怎样纵控自如地还原意境,以述代评,像是钻进了那些作者的肺腑里,将他们写作的时候所见所感所叹,给我们描述出来,如话家常,你就知道,原来这个文体,它的美感的奥秘,就在于那些解说文字的使用方法。
感谢14班,你们的作文,为我破疑解惑。
你看,王梦婕长句加短句,竭力还原着陶渊明的心境,闲适,辽远,自在。
马晓艳一手好散文,真的领着我们回到了陶渊明吟唱"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的当日现场,悠然自得,自足自傲,成了自家精神的帝王。
武玄玄从"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的快板短句里边儿,看见了一个欢悦可亲的主人,慈祥可爱的父亲,被家人迎候着,期盼着。
王文玉各用一段解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两句,笔力正该这么分配。待看她一个“登”,一个“啸”,细细咂摸,我就为少年高兴——切入安乐翁老陶了。
还有蒋阳阳的一篇,也非常美。可惜我没拍下照片。徐嘉晨,王泽石,范润杰,王永海……,好些个同学都有一套自己的情景还原语法。我批阅本子的时候,还是有些偷懒——他们写下的这些小小语段,体现着我们评赏古典诗句时候那些有滋有味的过程。这是弥足珍贵的过程和体验,留下纪录才行。
一谈陶渊明,总有个坎子横在眼前:扛锄头回家,扔了功名不要了,荣华,富贵,成功,发达,一把撇开,去他的,够痛快。可,饭碗呢?生计何来?老婆娃娃咋办?更厉害的,儿女前程,你敢不管不顾么?最现实的,就在咱鼻子尖上顶着应试那厮,机械练习,受好大一套机制网络着,谁不想长双归隐的翅膀,山气日夕佳,找块好山好水,飞鸟相与还,快活自在?可是,真办得到吗?还有的少年怀揣理想主义——你一肚子好文章,忍不得折腰岔气,好,救世济民,仁爱施政,这些理想,也就泡了汤。咋办?
这种疑问,十四班的少年,课堂上已晴光闪闪,想要一辩了。可惜哈里曼大叔,忙不完自认为重要的细节啊,妙笔啊,字里醇味,行间芬芳,每每舍不出十分钟八分钟,容他们来一番唇舌之争,抒疑解惑。好了,咱们还有作文,足可供你执笔献疑。秉笔写我心,其实更宜梳理心头千千结。
苟明文有《隐居新解》:当今土地都分完了,幽僻林深如桃花源,都是旅游热区,早给人圈地树栅收门票了,哪容你隐居?再一个,隐了,闭门难造车,才华无人用,何必?又一个,现在干啥,一考一任用,也有好出路,何须负气隐栖?嗯,几层辩驳,层次井然,力量足,自个儿用脑子直面问题,好。
王柘清认为很多隐士不可信,不过是缩在自家套子里的别里科夫。而及时行乐的那一套圈养鸡汤也见得太多。可,困惑于集体计较考分的大环境中,老想有点儿个人空间的沉思少年,忽然被陶渊明的"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击中,在“孤往”两个字的窗隙天光中,看见了可能属于自个儿的“良辰”——在人群中默默,就在闹市里,当个隐居在自己内心的归田人。于是他写出自己的辞赋对句:“人不语而凝神,省自身而明理。”我在想,王柘清要是在课本、遐思、沉默和安静中,像陶先生一样品到“植杖耘耔”的和乐恬美,最好。我建议,品品“耘耔”这种词,用少年人的浪漫情怀化开那与土地和种子相融的词眼内蕴,也许会因为好文字开路,真的在执笔一刻,独自获得自己的“良辰”呢。
张建华坦诚:不赞成隐居。物质上不允许,人性上有违逆。东坡,王维,也想隐,却还居官挣钱养家。他拿出自己的证据,认认真真想,好。直面跟浪漫,可能与不可能,其间掂量,对少年,都是氧气,都是维c,都是天然钙跟太阳光。在这两者间出入折冲,才算真正读着陶老师的深刻。
陈星宇直接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如五柳先生那样隐居吗?封建士大夫的偶像,没那么好当。今人一说考不上大学,就鄙夷庄稼人:回家种地去!所以星宇同学坦诚:我做不到。今天很多人都做不到。结尾,他反戈了——陶渊明,真的做到了。没说佩服,全是佩服。言尽,意长,好!
薛雯丽沉思:村庄是我们的家,今天的村庄,还好吗?还可回吗?她用“村庄”二字,惊了我一下:今天,农村当然还在,还在被逃离,可村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个村庄,“松菊犹存”那个村庄,“鸡鸡桑树巅”那个村庄,还在吗?
哎呀,如此看,老师,少年,咱们都别天真过度:归隐,没那么便宜和诗意!归与不归,折腰与辞官,应试还是自个儿去扛锄头,铸铁饭碗还是梦里风花雪月,可不是过嘴瘾的事,要费思量,慎斟酌,以身试法,敢打硬仗。
所以呀,我不太满意,光是挑了“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怎么禁得住追问?你说“曷不委心任去留”,去与留,都难于上青天。“聊乘化以归尽”,哇,那个“化”是人生的千变万化,可不是匹温顺乖宝的小黄马,你想“乘”就能乘的。
因此,这次作文的欣喜和精彩还在继续,像条掩映在野花丛中的羊肠小道,曲折隐幽,通向了陶渊明的故乡。
吕子睿问:能否给自己创造一个精神上的桃花源呢?当然可以。陶五柳在两千年前辞官种地,登皋舒啸,临流赋诗,扶杖遊憇,矫首遐观,吕子睿在今日甘肃酒泉中学听完一天九节课,做完练习题,听自己喜欢的歌,由流行至热曲,由摇滚到民谣,陶陶然。犹觉未尽兴,就整理自己的歌单,收藏佳韵,编目为事,如蜂蝶在花蕊深处嗡嗡嘤嘤,多快乐。这个少年扎扎实实写自己迷歌藏曲的一件件韵事儿,品咂自己的欢喜,一样小小的学余爱乐小事,有滋味有兴致地叨叨下来,唉,陶家桃花源,真在他心里,落英缤纷,怡然而乐啦。
这份自得其乐的充实,也在何永强的作文本上铺开一幅象棋谱,在独听窗外鸟鸣的时候,自己跟自己对弈,自己琢磨自己的下一招,分析,猜测,省视,品鉴,好了,比周伯通的左右手互搏还厉害——自己对自己,险胜!
是了,这就是“既窈窕以寻壑,又崎岖而经丘”,学会了自己玩儿,学会了战胜自己,学会了自己审视自己的美。谁能如陶潜先生体验到日常生活的美丽,谁就拥有可以随时归去住一家伙的桃花村。
侯沣辰真清醒——我们今日不满意父母,成绩,名次,以后也会不满意工资、房子、业绩……,一个完了又来一个,没个尽头。这时候,少年发现了陶渊明的“厉害之处”,因为,他不光有一册《语文》课本,也还揣着一本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他寻来法兰克福学派人文主义心理大师跟陶先生列成了雄强阵容,专门谈论孤独命题。弗洛姆几句道破天机:人天生孤独,所以要抱团,一抱团,就让专制者窥到机会——用集体控制他们,这一来,人又成了奴隶。于是,那些独立的人,就成了真正的英雄,他们是自己的圣人。哇,十七岁中国少年恰切引用弗洛姆,这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中国少年,要站在哲学高地上啊,这才是你们未来的广阔精神领地,无限财富家园。我还有高兴的,侯沣辰由此把握住了:离开了体制,又超越了孤独,多么潇洒,多么自在。他呢,回到了自己——在这不满那不满的时候,要学学陶渊明!但,绝非如有些人那般,读完《归去来兮辞》最后一句,当撒手掌柜,麻木不仁地一切不顾,“没心没肺”,而是,回到“觉今是而昨非”,始终反省,觉察,要把摆脱体制的勇气与顺随自然的潇洒化合成自己的精神力量。
这时候,该如汤婷同学,多问问自己的初心:“过去的你,还好吗?”这一问,好亲切。当世界粗糙难耐时,我们至少可以这样温柔地对自己讲话。汤婷有真悟:“我们只有一个自己。”所以,才要随性适意。
张玉萍度过了一个孤独的周末日子,师长,家长,朋友,都没在身边。一个人学习,没头绪,耐不得寂寞。好,去树林,看秋色,捡一片落叶,数数叶脉,品味一下季节的细处味道,心平复下来,恬美,清畅。再拿起书,那些作业,练习,渐渐亲切可人了。她在自己的孤独中体验了陶渊明品咂孤独的妙境。
拣起一片叶的还有王丹。他发现,树还是去年那棵树,但叶已不是去年那些叶。王丹拈一片叶,领略到了陶诗人“善万物之得时”的那个“善”字儿的丰美。善待一株树,善察一片叶,王丹为审视了一片叶的翠绿、落下、枯干而丰盈,又为自己留不住一片叶而醒悟:陶渊明正是如此“觉迷途”的,他劝自己追来者,那么坚决,其实经历了一个饱满的生命觉醒过程。品读出这一过程的少年王丹,深沉而痴迷,细腻又理性,他的思辩在小小一片叶子上,如画如诗,似幻实真。看到这样体察入微、哲思理趣与诗心浓郁的灵性文字,我真觉得,我们的古典文学教育是高贵的,是有着呼唤功效和滋润人心价值的。
高泽旭因此由衷感谢陶渊明告诉他“生命苦短”。原来多么希望如陶爷爷一样来去自如无挂碍,可过完嘴瘾,沉甸甸的现实就在眼前——学习,作业,纪律,竞争,应试。怎么办?“知来者之可追”,“感吾生之行休”,还是潜心学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安伏一颗心。你看,少年从陶渊明回到自己,照样如你们一切人期望的那样,埋头做练习了。但,不要忘了,这个男孩心中,已经装了一个知道自己“天命”而不游疑的书生典范——乐陶陶的自为自强的五柳先生。
有那么多人质疑,隐居,归田,弃官,可能吗?好吧,大家不妨读读高二(14)班姜维的文章。少年领略了诗歌大美,了悟了陶渊明的回归线路,变得从容了,大气了,可以巧妙地布局自己的文字了。他先是赋笔渲染:隐居,好难,一大堆,把你们说的那些现实,环境,物质,纠结,都捎上。他也嘲笑,轻飘飘回乡,在严酷的功利世界吟诗作赋,有神经病之嫌。陶渊明在哪儿镇定自若呢?在一颗“隐居的心”里。这颗心干啥呢?这颗心修炼了细腻和敏锐,爱意与珍视,专用来发现一阵风,一片叶,一棵树,一朵云,一块蓝天。这颗心,也装在上学路上的高中生腔子里。好了,这个少年怀揣如是一颗呯呯跳舞的心,原本有他早已备好的走路模式——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老师,原来你也在这儿。
十四班,《爱的艺术》,《谈美》,真的读了呀。好书不厌读百回,一卷入心,永远让我们明目清神。那么好,再来下一部——纪伯伦,《先知》,继续为今天和来日备胎储油,积蓄核动力,如何?
巧构思的,还有闫玉珍。她几乎不说陶渊明。她只是一个劲写酒泉中学大门口的放学场面。好挤,拥塞。人人急回家。外边家长接孩子,里边孩子找家长。个个想快。干嘛?回家去!这么渲染,铺叙,整了两页子,忽然一转——原来,家,这般重要。原来,人人一提回家,都这么迫不及待。啊,理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啦:“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看见自家屋檐,只能狂奔:“载欣载奔。”这就完了,OK,了事,煞车。这就是言有尽意无穷吧?不说陶,全是陶。这还是《过秦论》那好坯子——前边做足反面文字,夸饰,浓墨,言他事,到了,就一句,全翻盘,力量千钧!
还有马妮娜,就跟陶渊明面对面,一句一个“你”,掏心窝子。第二人称一来,所有的话,这么亲切。
还有辛苑锦,他的作文,前两天我刚读完,就忍不住拍照,为小文,说给大家看——少年的创意筑在读了的一串好书高远台基上,真棒。
看见了吧,跟着《归去来兮辞》,说话,思考,为文,咱们的语言变得浪漫了,优美了,细腻了,能担当了,有创意了。这一切,多么好。
感谢陶渊明。安南说得好,以世人眼看,这个诗人勇敢; 以理想主义角度说,此人可爱; 可叫他安南说:这个人是英雄!
近来我重读叔本华,再思他的审美观——用美的艺术去超越实利充斥的生命意志,超越诱人如钟摆、在焦渴与空虚间没完没了重复无意义人生的“生命意志”,忽然觉得,陶渊明,人类英雄也哉,他真正超越了。又留下他的诗篇,让一代代中国人活出自己的风骨和生趣。让这样的英雄驻在我们心里,十四班少年,咱们有福了!
打开我的南窗
跟祁连山学画画
在你的雪岭冰川上
奔跑着我的骄傲
我的目光
喝多了浊酒
长成了院子里的一棵树
摇摇晃晃
我的小屋子
刚够装下我的一对膝盖
不去跪拜假设的皇上
只带我去田间流浪
我省下大把时光
种地,做梦
跟寂寞喧喧荒
我的菊花全是想象
开在我的试卷上
有空了
就来给我的作文灵感
帮几下忙
我会写句子了——
一直吃草的
是羊
偶尔酌一朵云的
是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