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普通的农村,是实在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每次待在家半个月,我对他们的印象就是那独特的香味,那是城里的味道……
当我靠近爸爸妈妈,很忐忑很兴奋,我知道幸福都是短暂的,留给我的只是那张他们睡过的床,我趴着闻着属于他们的味道,床头还有他们剩下的口香糖,那是我在农村不常见的,他们留给我的是陌生的思念,不痛不痒..
.在小的时候村上是很热闹的,家家户户的孩子特别多,我可以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方圆十几里的都认识,我爷爷拥有着他自豪的工作---豆腐坊,这足以让我们过上小康生活,(因为在小时候的我心里,我爸赚多少钱跟我们没关系),那时候还是人工推磨的,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我爷爷的豆腐还是在村上小有名气的,很受欢迎!
我爷爷今年将近70了,他还是没有放弃豆腐坊,他说自己的身体不好,胃药一直不能停,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这赚来的钱一来可以买药,二来剩下的给他孙子娶媳妇,我总是很心疼,就算每次给他们钱他们也不好花存起来,说以后留给我们!
其实我挺讨厌这样的迂腐理念,他们对待孩子永远比对老人好,说好的百善孝为先呢?直到长大以后我才发现,我小时候所以为的“理所当然”都是违背道德伦理的,我以为老人都是不可以和大人们住一起的;我以为老人都是应该住偏远小土屋的;我以为老人孤独是很正常的;我以为老人生病可以不用治疗;所有的我以为应该的长大以后明白了都是不应该…
到现在我依然会常常想起那个塞饼给我吃邻居家的“奶奶”,那时候应该七八岁,到邻居家和小伙伴玩,是两室一厅的新房,挨着房子的地方有个小木屋,有个白发苍苍瘦瘦的老奶奶把我拉进木屋,关上门,偷偷的塞给我一个大饼藏进衣服,好香啊,老奶奶小声的说不要被她家人发现,让我赶紧离开,我像个小偷一样,偷了让自己满心欢喜的东西,窃窃的离开了!
现在想想,当初那个老奶奶为什么会是偷偷的给我饼,为什么不是光明正大,还是不能,原来是地位在做怪,不像红楼梦里的老太君被人伺候,更不像杨家将里的老太君万人崇仰,也不像电视里演的尊老爱幼,农村里的老人,没有了经济能力,在那个年代是没有地位的,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媳妇大多都待婆婆不好,孙子辈的又不懂事,这样的循环持续了很久,只是现在人性化了些我初中时已经明白一些事,但是在大人眼里我们只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在村头有一户人家,算起来我们还是远亲,那里住的是弟兄俩,我喊他叔,在他们房子的侧面有个木头搭建的小黑屋,住的便是他们瘫痪的母亲,之前他们父母在别的的地方住,后来他们的父亲去世,他们才把母亲接到身边住方便照顾,没想到原来是这样的照顾啊?听邻居们说她的腿都烂了,因为害怕我没有进去过。那是一个夏天,蚊子成群结队的往屋里飞,她的小儿子回来,把每个房间当然包括小黑屋喷上了杀虫剂,然后把门关的死死的,的确蚊子完蛋了,他母亲也随蚊子去了,多么可笑;多么可悲;多么可恨;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良心谴责太久,大家渐渐淡忘,也不在是茶余饭后的话题....
也许我奶奶早就洞察这一切,她虽然有一儿一女,但她并没有说指望谁,在我和弟弟上学的时候她最常念叨的是:等你们长大以后你们就会把我忘啦!你们翅膀硬了就会飞走了!我当初和弟弟还签了保证书,出去上班以后每天都会给奶奶打电话,挣钱都给奶奶花,很显然我没有做到,但是我心满意足的是我现在所做的奶奶还算满意,也会对别人炫耀我对她的好。
我把我对父母的爱嫁接给我奶奶,不仅仅我是留守儿童,而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年纪大的老人,更需要爱,我读的书少,这篇文章也许一般,但是我仅仅以此表达了我的心声,这个在我心里十几年的片段,我终于释然了,致那些我曾经读过的圣贤书告诉我们的该有的道德……
百善孝为先,希望这个世界所有的父母付出都有回报,所有的孩子都能换位思考,该如何孝顺老人,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