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一定是职场老司机了,如果用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来形容你目前的就职单位,你会用什么来形容?
很多人用“铁饭碗”来形容我就职的单位——国企。如果没有其它意外情况,在国企里面,安稳地干到退休,退休之后每月还有退休金。这可不就是铁饭碗吗?管吃管喝,管一辈子。这大概也是很多家长仍然想“安排”孩子的缘由。周围五十岁左右的街坊邻居,见面的时候,问候语就是“孩子安排了没?交代了没?”“安排”就是找到安稳的工作了,“交代”就是结婚了。
从一生的角度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对照这三个阶段和五个层次,似乎我的铁饭碗,属于第一阶段生存期或者第一个层次生理需求,也就是满足自己温饱的那个阶段。
有的朋友口口声声不离钱,讨论孩子学习,她会说现在孩子上辅导班比学校学费贵;聊聊冬天的供暖,她马上会说暖气不热、暖气费催得挺急;再说说美食吧,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外面吃饭不如自己在家做得干净、好吃。还不忘补上一句,在家吃还省钱。这不是她俗,在生存期,职业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手段。在生存期里,更多的关注职业收入、薪酬、待遇、假期等,无可厚非。生存期往前会进入发展期,如何判定自己进入发展期了?按照古典老师的分析,发展期最重要的特征,是越过收入看增速,越过赚钱赚本钱。或者说,在这个阶段,关注点不在钱上了,在迅速提升能力,寻找发展机会上。表面上看,我似乎早已经进入了发展期,因为我们企业20年稳定的四线城市高工资水平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了。但是我的思维模式还是生存期的模式,尽管我在用心维护盎然微信群这样一个不挣钱的平台,但,发展期的思维模式并没有成为我的主流模式。我仍然会时不时地幻想,煤炭价格回升了,我的工资会涨一点吧?钱还是那么打动我,这与我的成长背景有关。
我是97年参加工作的,在那个时候,生存期还是大多数年轻人的职业生涯主要的阶段。现在的中学生,待到10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时候,他们更可能直接斜插入发展期,因为咱们作为家长,已经帮他们完成了生存期的积累,他们从出生起就衣食无忧,生存不是问题,站在生存期稳定的基础上,他们可以做发展期要做的事了,他们的思维也必定会是发展期的思维。所以,千万不要用家长生存期的思维给孩子“安排”发展期的工作了。
发展期进入事业期的特征是,一个人的成功,不再依赖于外在的评价,而是依据自己的内心感受来判断。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感受着最有价值的感受,这就是自我实现的模样吧?发展期的终结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有了职场的巅峰体验,外在的掌声和鲜花再也无法驱动成长,一个人就开始琢磨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事情了。另一种是被动的,在45岁左右,职场如果没有大的变动,距离退休时间也不远了,趁着自己身体还好,精力还行,这辈子不要白过,一个人就想做点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职业生涯的三个阶段,不能跨越,可以加速。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要与其所在的职业生涯阶段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