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从2018年8月9日开始,每日6点起床,看书写字一个半小时左右(离职后九点起),日日不断。立此言,不断提醒自己。今日2018年11月5日。
8月24日开始,在华杉详解下再增一篇译文。参考书籍:郭化若《孙子兵法译注》 。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也。
华杉详解
所以什么叫学会,没法说。只有会的人才知道什么叫会。而且每过一阵子又发现自己不会了,这时候就是又要进步了,功力又要增长了。
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
任何决策的背后,都是决策者的“个人需求”。
这种需求,可能是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可能是个人抱负,可能是某种情绪,可能是某种焦虑,某种心结,某种心理阴影。都有可能。一定要从他个人的角度,去分析他的决策。而自己在决策的时候,则要有“无我”的意识,把自己的个人因素,情绪因素,从决策中剥离出来,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别认为勤奋光荣,别以为自己是战斗英雄,别一歇下来不干活就有负罪感,如果你每天忙得要死,恨不得抓住所有机会,最后是猴子掰包谷,没有多大成效,也没有真正的积累。不如停下来,好好计划一下,到底要什么。
郭化若译文
孙子说:凡是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动员组织民众编制成军队[出征],在“汜地”(难行的地区,湖沼的地区)上不可合营,在“衢地”(几国交界,四通八达)上应结交诸侯,在“绝地”上不可停留,遇到“围地”就要巧出计谋,陷入“死地”就要坚决奋战。
不是见路就走,而要从全局研究,比如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行动,或预防敌之伏击,有时好走的路不走。看到敌军一定要打,从全局看不利不打,敌人的城池也不一定要去夺取,要看实际,夺取无用则不夺。地也不一定要去争,争之无益时,就不争。君命,即诸侯的命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有时候不应接受的就不接受。
我的体会
学习也是一样。不是说市面大热的书都去读,要有选择性的读。读之无益,不如不读,不必跟潮流走。视每一步都是关键,不为虚名,不做废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