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佛是境遇的好意,特意替他不断地供给并增加苦难,使他的天才不致缺乏营养。P35
2、 在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P38
3、时代是艰苦的。专制政治的反动,压迫着思想界。格里尔巴策呻吟道:“言论检查把我杀害了。倘使一个人要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就得往北美洲去。”但没有一种权力能钳制贝多芬的思想。诗人库夫纳写信给他说:“文字是被束缚了;幸而声音还是自由的。”贝多芬是伟大的自由之声,也许是当时德意志思想界惟一的自由之声。他自己也感到。他时常提起,他的责任是把他的艺术来奉献于“可怜的人类”,“将来的人类”,为他们造福利,给他们勇气,唤醒他们的迷梦,斥责他们的懦怯。P44
锦批:言论自由诞生伟大的政治,而不能诞生伟大的艺术和艺术家。世俗幸福永远不在艺术的王国里。清代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欧阳修说:“诗穷而后工。”艺术永远需要戴着镣铐跳舞。
4、要不是几个豪侠的英国朋友,贫穷的苦难几乎笼罩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变得非常柔和,非常忍耐。P46
5、这个善,是解脱,是像他临终时所说的“喜剧的终潮,——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常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这陌生人是青年音乐家安塞尔姆·许滕布伦纳——布罗伊宁写道:“感谢上帝!感谢他结束了这长时期悲惨的苦难。”贝多芬的手稿、书籍、家具,全部拍卖掉,代价不过一百七五弗洛令。拍卖目录上登记着二五二件音乐手稿和音乐书籍,共售九八二弗洛令。谈话手册只售一弗洛令二十。)P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