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识马蝇效应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
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时间马走得飞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头,他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看到马蝇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
这就是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
二、个人成长需要产生马蝇效应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在舒适区,每天都在熟悉的环境中,做好事,与熟悉的人交流,一切都很舒服。同时由于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很少,进步缓慢。
此外,长期深处舒适区也会禁锢个人的思维,让人慢慢的失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但是这个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每个行业,总有一天会波及到你所在的舒适区。一旦“黑暗”时刻最终到来,会让你感到压力,不知所措。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马蝇”,保持“压力”状态,主动进入学习区,不断扩展知识面和技能水平。
三、如何构造自己的“马蝇”
从马蝇效应现象来看,马之所以飞快奔跑,主要由两大原因:
- 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被马蝇叮)
- 有明确的目标(摆脱“痛疼感”)
因此,结合这两个原因,我们可以构造“马蝇”:
1)主动给自己施压。要不断给自己施压,主动走出“舒适区”。适当的压力能让我们挖掘自己的潜力,让自己快速的成长。当然凡事要讲究个度,注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否则容易变得焦虑,让自己失去信心。
2)拥有明确目标。给自己施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容易发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或者抗压一段时间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会让自己失去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计划,特别是年度计划,提前谋划好目标,通过分解不断落实到每天的工作学习中。
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唯有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个“烫手山芋”,方能让担当的筋骨强健起来,成长为时代的疾风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