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宋以前文献名“五里”,与足厥阴肝经的“五里”同名,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穴名改为“臂五里”,以别于足厥阴肝经的“五里”。
【穴名释义】:《内经》云“一里为一寸,本穴位于天府下五寸,故曰五里”
《内经》中之“五里”为脉名,行于手太阴脉分野,脉动应手,诊五脏气;《黄帝明堂经》之“五里”为穴名,在肘上三寸,手阳明脉气所发。一般而言,由脉演生之穴,多与脉相合,亦有脉、穴分离者,此即一例。长期以来,人们多将五里之穴与五里之脉相混,将五里穴归入手太阴经,刺法中也强调“避开动脉”。
我所用的“十一五”版教材在这个穴位的操作上也明确写着:避开动脉,直刺 0.5-1.0寸。
很多文献直接写禁针。
1、禁不可刺,灸十壮。左取右,右取左。《黄帝明堂经》
2、可灸十壮,禁不可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下
3、灸二七壮,禁针,不宜灸多。《窦太师针经》
4、禁针,灸七壮。《针灸十四经穴位考订》
如果穴位真的是在动脉里,那么禁针是必须的。因为古时的针比较粗,一针下去刺破动脉,易失血过多而死。但是这个穴位的现代定位离动脉比较远,所以现代的教材多不禁针,但仍是要避开动脉,可能也是将五里穴与五里脉混同了。
【取穴】:
肘横纹上 3寸,曲池与肩髃连线上。
找穴位时先找到曲池,手五里与曲池相距四横指,只需要四指一放,即可找出手五里的位置。
1、在肘上三十,行向里大脉中央(《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
2、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针灸大全》卷五、《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适应症】:主治局部病症。常用于肘臂痛,瘰疬。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多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严重时可溃破流脓。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等,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
1、主痎疟[jiē nüè](疟疾的通称。亦指经年不愈的老疟。),心下胀满痛,上气。寒热,劲疬适,咳,呼吸难。(《黄帝明堂经》)
2、主一切风湿肿滞,臂膊疼痛不举。(《循经考穴编》上)
3、一切瘰疬……又灸五里、人迎各三十壮。(《千金要方》卷二十三)
【保健养生】:
1、这个穴位是一个容易堵塞的点。特别是肩颈有疾病的人,按揉的时候会觉得痛。
痛则不通。而手五里的主要功能是行气散瘀。所以平时要多按揉(不管是禁针与否都不影响咱们按揉),让堵塞的经气能够疏通,对肩颈部及臂部的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
我在给同事按摩时常会按这个点,每次同事们都会痛得大叫,问我为什么会这么痛。因为不通呀。
肩颈不好的人手三里穴同样会很痛。甚至偏头痛的人按揉这两个穴位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是我的亲身体验,亲们也可以试试。
平时的可以用拇指按揉,也可以拿砭石棒按。每天按个三五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