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了一个(唉……长叹一口气)和我特别不一样的女儿。
不一样得甚至令我怀疑当初是不是不小心在医院里抱错了别人的孩子。
但是好像除了忍耐也并没有别的办法,一来是你根本没办法改变她,二来是你也没办法改变你自己。况且,因为一个小孩子的性格和自己不一样而失去控制她的能力就萌生放弃她的念头,这好像也有点说不过去。
于是,我只能默默地忍耐她和我的不一样,在某个意见不统一的时刻,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的关头,总是我先败下阵来,心里一边想着“算了看在你是个小孩的份上”一边强忍着失控带来的空虚感和失落感,无可奈何地向她妥协。
自打孩子在肚子里起,我就构想着“如何打造一个我爱的孩子”的宏伟蓝图,从性格体态样貌到兴趣爱好再到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统统都罗列在打造计划之中,信誓旦旦地要把她变成一个世界上最特别的小女孩。我幻想她会是一个安静的美女子,喜爱阅读和画画,穿得像个文艺小女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可以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玩很久,不合群也没关系,只要她爱自己。
后来想想,那简直是另一个理想中的我自己。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只好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不管合不合适或者她乐不乐意,先改造了再说,万一成功了呢?对一张“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型“的白纸,卑鄙的大人们很难不对此抱有期望或出于控制欲而改造他们。
于是,传说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吊诡的亲密关系“相爱相杀”开始了。孩子踏上了以反抗为成长的征程,而自以为是的父母则开始了他们一厢情愿的自找苦头之旅。
执念大概是从一个“安静的美女子”开始的。
我生性寡淡凉薄,不喜社交,排斥人类,人多嘈杂或者遇上有小孩子出现的场景就会特别容易出现精疲力竭的透支感和烦躁感,喜欢独处和安静,也喜欢那些安静克制的人。对于夸夸其谈、八面玲珑、擅长交际的人总是出于本能的恐惧而退避三舍。而这个日夜相对、早晚相见的小女孩,当然是要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更加便于相处。
但事实上我的期待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这个除了睡觉就一直在“运动”的永动机牌小女孩,一点也不安静。当她还是个胎儿的时候,她就常因为过动而令我误以为她缺氧,出生三个月就开始在床上乱翻,九个月就开始到处攀爬,学会走路以后,世界就失控了。是我的世界。
为了防止她把家翻个底朝天,只好在她醒着的时候都带她出门。连路都还走不稳的时候,她就开始展现她热衷社交的天赋,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对人类的热情,对来交朋友和来“结梁子”的人都来者不拒。无论去到哪,总都可以搭上伙、找到伴:即便被别的孩子推攘了也能毫不计较地玩下去,在外面吃饭等位的时候迅速找到比她大的姐姐给她讲故事,喝个下午茶就坐到别人那一桌,找到玩伴就完全忽视我的存在,好像跟我不是一路的。
而大部分时候我只是想一个人静静地待着,让她也安静地待在我旁边不要随便乱惹事,她却执意要四处活动撺掇。在缺乏社交能力、不懂社会规则(诸如被别的小朋友抢了东西、被人推倒在地又或者想玩别人的玩具而不得)的时候逼着我也不得不跟别家孩子的父母打交道(毕竟孩子都玩在一块儿我也没理由冷着脸不理人家)。偏偏人家的父母似乎总是对聊天不亦乐乎永远也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我却一心只想赶紧结束对话找个角落躲起来喘口气,一边在心里暗骂那个外向的小鬼太多事。
后来当她习得了基本的社交技能(打招呼、学会表达需求以及拒绝不快的事)之后,我就一个人坐在远处悄悄地看她释放对人类和对这个世界的热忱,只在迫不得已(例如被欺负或者欺负了别人导致社交无法收场)的时候出现。
说到安静的美女子,如果个性不那么像,至少表面上可以接近一点。于是喜爱日系棉麻布“性冷淡”风格衣服的我打她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给她买大地色系、黑白灰又或者棉布碎花的小衣服,这些小衣服看起来相当另类,气质绝佳,想象到她穿起来的样子,心简直要被融化。事实上在她两岁以前我可以随意将她摆弄成我想要的样子,但两岁以后她就开始展现她固执的自我选择偏好。
早上起床看见我拿起大地色系她就开始摇头打死不穿,偏偏要穿Hello Kitty粉红少女系;带她去买鞋子,替她挑的是舒适的素色平底鞋,但她偏偏要选blingbling的桃红色公主鞋或者豹纹系,这时我都会暗自庆幸钱在自己口袋,再无情将她拖出商店。我最喜欢素净的颜色,而她热衷于明亮的黄和红,大概也可以窥见一些我们性格上的不同之处。
提到挑衣服这件事,就想起小时候我母亲也特别喜欢给我挑那些豆沙色、黑白灰之类的高冷色舒适系棉布粗布衣,然而我每天早上穿上她为我选好的衣服我内心都是咆哮的,因为我只想和邻家的小女孩一样穿大红大紫的公主泡泡纱裙。每每想到这一点,我就会心软而放弃跟女儿在衣着审美这件事上的对抗,毕竟自己也曾是那个有过渴望的小女孩。
穿衣服审美不同算是小事那也就罢了,但有些好习惯还是要代代延续下去。比如阅读这件事。我人生最大的兴趣爱好大概就是读书,当然无法忍受女儿长成一个不读书的人。于是从她一岁半开始阅读绘本以来,就费煞苦心地给她挑选诸如作者是安东尼·布朗、李欧·李奥尼、大卫·香农、熊亮之类的优秀国内外绘本,想让她知道要读就读好书。
可是,每回带她去书店或者经过超市的书摊她就不愿意走,愣是要买那些“幼儿学话启蒙”、“识字书”、“学数数”之类的硬纸板翻翻书,去哪里都带着,睡前还要逼着我给她念十几次,念完不够,还要如数家珍地将这些纸板书放在枕头边上一起入睡,而我的内心则崩溃地想为什么她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给她买的那些好绘本。
也曾卑鄙地试过悄悄地将这些“口水书”丢掉或者藏起来,但她会永无止境地执意要挑这类书买或者读,毫无办法的我也只能无奈地暗自祈祷有朝一日她的阅读审美会发生一点改变。
诸如此类的冲突还有很多,譬如我喜欢给她买天然质地的木头玩具,而她永远只宠幸那些色彩鲜艳的烂塑料;我选那些温暖益智的外国优秀动画片给她看,她却永远要挑那些变形金刚之类的视频点开……
无奈之余我也常常想,在小孩子的自我意志面前,大人的干涉永远都显得那么愚蠢和一厢情愿。无论你的选择看起来多么政治正确,小孩子永远会先你一步打破你的妄想和企图控制他们的欲望。好像有些本性,是永远无法颠覆的。你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在人畜无害的范围内提供更多的选择,让他们自己选。
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的三观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孩子,好把自己的孩子都变成这个世界上最符合自己审美的新新人类,以替代自己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去。这和传递基因的行为有点像。不过代与代之间,虽然基因难以改写,个性异同和审美偏好却强求不来。“强扭的瓜不甜”,我极力说服自己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希望自己能看开点,最好信奉“儿孙自有儿孙福”。
所以上面遇到的那些头疼事,也不妨用讲趣闻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听,一笑泯做父母的无奈好了。
原题:当“矫情”娘遇上“随性”娃
公众号:月亮与纸尿裤
文字原创,欢迎转发,如需转载、约稿,请私信。
(文章图片来自摄影师Viktoria Sorochin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