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分享1097(2019年6月21日):
开心倾听,幸福成长
——南怀瑾先生《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共勉分享学习心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馨火学堂读书会》交流群里看到诸位老师每天分享的《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读书打卡。这么好的学习资源,我当然要合理利用了。那就开始尽情的阅读吧。读着,读着,我就心动了,非常渴望拥有这本书,那样就可以反复阅读品味,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很可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错过了,我错过了申请这本书的机会。
“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天,我非常荣幸的聆听到西蜀学人赖和平先生的专题讲座——南怀瑾先生的《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共勉分享会。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专心致志地聆听赖老师的专题讲座。一个多小时下来,我的收获颇多。
第一是富有诗意的导入。“夜客访禅登峦峰,山间只一片雾朦胧……”一个幽静的小山村里,一座环境优美的茶社里,一群经典传唱人,激情四射的吟唱着美丽的诗词。一位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的老人,向我们1走来,他就是我们尊敬的南怀瑾老先生。这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引入,怎能不激发起我学习的欲望呢?
第二是赖和平老师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1.慢读细读,也就是慢慢的细细的,一句一句,一篇一篇的阅读。2.置身其中。将自己置身于南先生讲授的情景之中,去反思、去品尝、去享受。3.体验践行。从书中学到的思想、方法、经验可以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教育活动中,用实践去检验知识。4.随机分享。也就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与身边的亲人、师友、同事等分享。在交流中加深理解,碰撞出火花。
第三、从教育的角度介绍整本书的内容。整本书又可以分为四部分:生活教育,教育也就是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心性教育,也就是格物致知,紧扣心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也就是反观历史;陶冶情操,也就是诗教于“仁”。
第四、尝试将本书内容与精神作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就是生活教育、心性教育、历史教育和陶冶情操。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终身学习,孜孜不倦。可以借鉴书中的经验,灵活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之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联系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赖老师的讲座可操作性很强。他告诉我们阅读理论性的书籍,不仅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读,还要置身其中,也就是能够走进去。我们要学会分享,分享中碰撞思想的火花,也就是能走出来,有自己独到的创造性的理解。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更新我们那些过时的观念。更应该把积淀下来的书本知识灵活地渗透到实际问题中去。更要借鉴阅读到的知识精华,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