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渐渐习惯用怀疑的眼光和防备的心理,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曾经的失信、伤害甚至背叛,让我们越来越难以信任他人。我们往往会想:你要先证明自己,否则我无法相信你。
在这里我想说,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信任的真相”其实是:信任只取决于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决定是否要报以信任,以及因为什么理由而信任。我们行走在这世间,根本就没有值得绝对信任的人事物,但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却患得患失。境界不同,应对方式与生活态度就不同,其结果当然是天差地别了。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个“常戚戚”其实就是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小人”也不一定是坏人,也指长不大的人、没有能量的人。一个不信任他人的人,把自己关起来的人,当然很难长成大人物。许多人一事无成,也根本不是因为缺少天赋和才华,而是早早地被挡在了信任这第一道门外。
荀子曰:“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意思是一个肯信任别人的人,虽然别人未必都是诚实的人,但是自己却先做到了诚实;反之一个常怀疑别人的人,虽然别人未必都惯用欺诈,但是自己已经先行欺诈了。
生活中,“不信任”几乎处处存在,本质上其实是我们自身的匮乏。不信赖他人,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信赖和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值得被他人好好对待,总是倾向以对抗的方式先攻击对方。所以,信任别人是一种能力,意味着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承担遇到的风险。
要知道,万般皆由己。信任的“道”就在于:相信自己,提升能力,知行合一,让自己拥有相信别人的能力。看透了信任的本质后,我们就可以自由选择,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真正融入信任的天地,找到生活的真谛。
—摘自《马氏信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