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就是推理的过程,我们每天都在劝说他人明白某事就是如此。我们设法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进行推理,并得出一些结论。那些说不明白所以然的人,我们会自然认为他们没想明白,他们的推理行不通,他们的逻辑有问题,他们困惑、混乱、不理智。大多数人喜欢自认为是有逻辑头脑的,然而虽然振振有词或许表明你完成了一次推理,但是你的结论是否足够有效则是另外一回事。换句话说,说出了因果也未必就是足够有效的逻辑。举个我这个年龄经常听到的逼婚时的观点:你都30多了,你看你周围的同龄人都结婚了,你也该抓紧结婚了。这句话的逻辑是否有问题呢?下面我们以这句话入手从两方面来聊聊有关逻辑学的一点知识。
逻辑学只关注因果关系
首先,逻辑学研究的是什么可以算是某事的一个很好的原因,以及它为何是一个好原因。但是你必须按照某种方式来理解这一论断。基于此,我们重新整理一下上面的推论:你周围30岁上下的人都结婚了,你已经30岁了,因此你也应该赶快结婚。逻辑学家把”因此“前的断言称之为前提,前提是陈述原因的;把”因此“之后的断言称之为结论,被认为是由这些原因所导出的。
显然这是一个完整的推论,我们先抛开这个推论中某些词汇如”周围“等的不明确性不谈,请问这是否是一次有效的推理,或者说这句活逻辑是否有问题呢?虽然对我来说,这很反直觉,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但结论是:这句话是一次有效的推理。因为,逻辑学所关注的是结论是否由前提前提推到而出,但一个推论的前提是对还是错,逻辑学并不关心,那是其他人的事。
逻辑学的中心目标是理解效度
效度的意思是有效的程度,即有效性。根据效度的不同,我们把逻辑推理分为三种情况,稍微调整之前的推论如下:
1、如果人活到了30岁就一定会结婚,而你已经30岁了,那么你应该已经结婚了。
这个推理的特点是:如果前提正确,结论也必然正确,并且推理过程中不存在所有前提都正确但结论却错误的情形。换句话说,若没有结论的同时正确,前提就不能算是正确。逻辑学家称这样的推理为有效的演绎。
2、你周围30岁上下的人都结婚了,你已经30岁了,因此你也应该赶快结婚。
这个推理的特点是:前提很清楚的为结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由,但结论却不是结论性的陈述,即得此结论的前提并不仅仅是这句话中所说的这一种前提,次推理不是有效的演绎。像这样的推理通常被称为是有效的归纳。
3、你周围30岁的人都结婚了,因此你已经离婚了。
这个推论的前提似乎没有为结论提供什么理由,次推论不论在演绎还是在归纳上都是无效的,因此这是一个无效的推论。
最后,做个小总结。每当我们面对一次推论,只要前提为结论提供了合理的理由,那么我们就应该认定对方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推论,即逻辑有效。同时,根据逻辑的效度来看,我们应该学会区分演绎效度和归纳效度。演绎效度的逻辑推理往往应用在数学和哲学领域,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演绎效度的推理至关重要。而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刻,都在进行归纳效度的逻辑推理,比如劝别人结婚生子、比如一个人为何生病、比如谁犯了罪等这样的问题(福尔摩斯就是归纳推理的大师);因此,我认为归纳效度从结果出发决定了我们推理的严谨程度和思考深度,相信明白了这个道理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减少更多困惑同时也增加很多交流时的说服力。至少,当有人向你逼婚时,你再也不必心里着急嘴上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