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写作,那就是心里面想到啥就写啥了,我也就不去管逻辑与结构了。
哲学一词,看上去高大上,又深奥,好像是探究人类的终极意义一样,但是在阅读了中国哲学史与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却发现哲学所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刀剑与思想,从长远看,刀剑总是被思想打败。相比于以刀剑的暴力征服,思想文化的力量更强大。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哲学枯燥?我觉得和我们高中考哲学有关,里面的观点论点都十分的理论化,让人感觉哲学就是一本厚厚的理论化书籍。
当我走进哲学的世界时,我发现,学哲学就是和非常多的哲人对话。
当我问何谓善良,好人时,休谟大卫告诉我同情心,从心出发;
当我重新看到虚荣这个词时,想起帕斯卡所说,虚荣就像一朵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让我重新审视现有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是从虚构中机械的产生;
伯格森告诉我数字化时间与体验化时间以及绵延的意义。
当看到格物致知这四个字时我会去思考,到底是朱熹的观察事物以获得知识?还是王阳明所说,格就是一个标准,一个框架,把遇到的事物放在这个格子里,这个标准里去审视以获得良知?
这些都是我从哲学里面学到的,学哲学其实就是去与哲人对话,去交流,去询问。
认知是什么?认知怎么获得?不光是去寻找一个新的圈层,一个新的环境,更应该去读一读哲学。当然在这个寒假里面开设的《强势蜕变营》,我也会讲一讲哲学思维,帮大家填补部分。认知上的洼地。
这是我对每个大学生的建议,高中生不适合,如果高中生读太多哲学,可能真的会怀疑人生哈哈哈。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这一点很多人都经历过,但从凡事不信,再到愿意相信,就很难了。
就比如,我小时候轻易相信父母老师所说的话,在家要听父母话,在学校要听老师话,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哪些话能听,哪些话不必听。
于是仗着自己读了几年书,我们就开始质疑,质疑每一个人的说话的逻辑,总觉得别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的成长过程,但是如果能进入到愿意相信别人这个阶段,那么成长将会更快。
在知识付费时代,很多人会怀疑课程的真实效果,但我放下成见偏见,愿意去相信付费去学习才能更快,更好的获得知识。
于是交钱去学习自媒体,学习商业知识,学习运营,不仅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还获得了很多成长提升到机会与资源。
假如能从凡是不信,再到愿意相信,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就能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因为我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相信“相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