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想要讲讲间隔年的开始。
是什么时候有间隔年的念头呢?
大概是2015年第一份正式工作后,知道间隔年这个概念,这份工作钱不多,但是打开了很大的视野,也认识了很好的领导和同事。
▲芝加哥最著名的雕塑——云门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留学的愿望。
关于游学,2014年,偶然在微博上发现KAPLAN国际游学的官方微博,才知道这种学习+旅行的学习方式,心动不已,可是那时还是学生的我哪里有钱呢。
时间兜兜转转,已经毕业工作了,偶然在网上看到英孚游学的项目,心动不已,可是刚工作不久的我,并没有足够存款可以支付学费和旅费,于是默默的放入我的梦想清单。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存款,便决定以这样的另一种方式,实现我的心愿。
▲芝加哥游船赏建筑
很多事,都是开始了之后,才会越来越清晰。就像一开始,我的间隔年也只有游学这件事,后来慢慢的发现想做的事越来越多,想从更多不同的新鲜事中去挖掘不同的自己,于是把它们都放入我的计划,间隔年也渐渐丰满了起来。
英语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事情,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继续去深造语言也对职业有所帮助。而我平常也比较喜欢美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剧,所以,就把美国定为我的游学国家啦!
▲芝加哥游船赏建筑
可是要选哪个城市呢?其实虽然对几个大城市耳熟能详,但却不是很了解,百度了一番,感觉每个地方都各具特色,最后在顾问的帮助和推荐下,决定去芝加哥。
蠢蠢的误机
我的飞机是9月9日0:30,其实应该8日晚上去机场的,结果蠢蠢的我,9日晚上才去机场,以为是那天半夜才飞,直到在去机场路上查航班动态,看到已经起飞!我呆了!
然后才反应过来自己搞错时间了,于是只好到机场问柜台,幸好这趟飞机每天同一时间都有,我就多花600块,改签了。
▲芝加哥的迷人晚霞
但是我也就只能晚一天抵达芝加哥,错过了第一天的开学仪式。
在韩国首尔机场转机,我特意选了停留时间比较久的,因为事先查了首尔机场有免费的首尔观光项目,可以顺便游览下,在机场内有文化体验项目,也有好几条不同时长的观光路线可以选择,我去了明洞和南大门,也就是购物中心啦,浅浅感受一下首尔的购物气息。
经历了十几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芝加哥,满满的兴奋!但是同时也有些紧张,因为听说了一些过海关的时候被拦的事情。
终于轮到我了。
“Hello, beautiful!”语气还满友好的嘛~
“哈喽!”
“你是第一次来美国吗?”
“是的。”
看了看我的入境卡,问“你在芝加哥住哪里呢?”
“住在XX”
“哇,我也住在附近~”
“哈哈,是嘛~”
然后他说了句“你好”还是“欢迎”之类的中文,我问他“你会说中文?”
他说只会一两句啦,还开玩笑说住这么近,也许你可以来教我中文,哈哈。
就这么顺利过海关啦。
但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我看了下他给我盖的章,入境有效期到2017年3月,EXCUSE ME?现在已经是2017年9月了!我在思考我是该这么安静的离开呢,还是该问一下。
后来想想还是问一下比较保险,于是我问了工作人员,她说应该是海关搞错了,然后就给他一个貌似领导的官员看了一下,领导看了问我刚才是哪个人盖的章,又带我回去找他,说“看看你干的事!”海关就拿回我的护照重新盖了个章,给我道了个歉。
之后和预约好的接机的司机碰面,往“家”的方向出发!当我终于到了寄宿家庭,已经是晚上9点,周围已经是一片安静。国外很多城市都是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市中心也就是CBD,是商业集中的地方,高楼大厦林立,人们白天到CBD上班,傍晚则回到住宅区,也就是市中心外围的郊区,住宅区都是一些低矮的房子,也可以说是别墅了,歪果仁都比较喜欢住在房子而不是公寓。
▲在我们家门口拍照
我打电话给房东太太JULIA,她热情出来迎接我,一见面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问我“你还好吗?”那一瞬间,感觉好温暖,来自于地球的另一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她说她很担心我,因为我原本应该在昨晚到达,却没有到,她也没有收到我迟到的消息。
之后她给我弄了简单的晚餐,介绍了房子和其他的舍友,怎么去学校等等。然后我就简单收拾下,就休息了。JULIA的家布置得简单温馨,我和一个法国妹子同住一个房间,她已经早早上床休息了。
▲在美国拍的第一张照片,我的小房间
对于初到美帝的我,带着梦想实现的激动和对新生活的期待,进入了梦乡。
再当学生感觉真好
第二天一早,舍友们带着我,坐公交再坐地铁,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到学校。是的,家离学校好!远!啊!
一出地铁站,我不禁“哇哦”一声,从地铁站上来就身处市中心的大厦丛林中,这里的高楼密集,但大多是带有欧式复古味道的高楼,比国内千篇一律的现代式建筑有意思多了。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1871年的一场大火基本把芝加哥烧了个精光,但如今它浴火重生,废墟上长出了全美国最漂亮的建筑群。它强烈的后现代建筑楼群的冲击感,有一种如预想中的美国大片般的感觉。
EF芝加哥校区位于繁华的密歇根大道,地处市中心,在一栋古典优雅的高楼里,学校内部环境也很赞,简洁大方。感觉自己像是在读MBA的高端人士哈哈哈。
▲学校楼下大堂
一开始,负责学术的NICK带我逛了逛学校,白色系为主的装修,数间明亮的教室、多媒体教室、衣帽间、休息区、活动厅,我被学校活动厅窗外的风景吸引住了,从20几楼的高处俯瞰密歇根湖畔和著名的格兰特公园,是这个城市最美的心脏地带。
▲学校窗外风景
NICK和我简单聊了一下,给我分配到了级别最高的班级,他说话的语气好温柔,学校的工作人员都态度很好,乐于帮助学生。
再当学生的感觉真好。
一切都很好。
我在来的第一天,就爱上了芝加哥这座城。
现在再回想起第一天去学校的情景,我仍然能感受到内心那种激动和兴奋。
学校周边有不少咖啡厅和餐厅,午饭时间,我就在附近随便逛逛顺便看看吃什么,于是立刻被美国的高物价惊吓到了(当然是对于我们这种赚的是人民币的人来说)!国内的10块可以吃一顿快餐,这里的快餐换成人民币都至少要30几块,最便宜的就是麦当劳之类的快餐了。所以麦当劳和SUBWAY就是我最经常的午饭选择了,其实SUBWAY还不错吃。
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应该是从小到大最愉快的一段学习经历了吧。开学前会有一个英语水平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班。虽然我是在级别最高的班级,但也时常感叹自己的水平还不够。我满喜欢在英孚的学习时光,也是第一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在这里,老师上课的形式都很活泼,上课时风趣幽默,旁征博引,告诉我们关于美国的事情,每当提到特朗普时,每个老师都是一脸嫌弃,哈哈。
课堂活动经常有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等等,上课氛围也比较自由,你可以随意说话,和老师开玩笑,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这就会明显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多积极发言的都是西方人,而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则相对比较安静。
▲学校门口
一开始我也不太会主动发言,一个是个性使然,一个是有时觉得没东西可讲,因为老师提的很多是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涉及环保啊犯罪啊家庭等方方面面,这时候就感到视野的重要性了。有时候问题正好是班上某个同学的专业领域,就可以听到他侃侃而谈,也让我知道原来他们国家是这样的啊。
上课时各种创意也是天马行空,老师让每个小组成立公司、拍纪录片、模拟法庭、广告宣传、在网上做调研等等有意思的活动,每次都能听到各种不同的新鲜思维的碰撞。而这种上课形式,就逼着你不得不开口说,不知不觉,我也变得比较主动发言,更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说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口了就得到了进步。
英语演讲?你也可以!
课程的组成是主要课程+兴趣课,主要课程就是根据级别分的班级,兴趣课则可以根据你的兴趣爱好来选,我给自己选了一个演讲课,越害怕越要去挑战啊!很幸运,我觉得自己做了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上这门课的第一次,就把我紧张得半死。
老师叫JOANNE,是个充满亲和力又有趣的中年女士,她会先讲一些演讲技巧和词汇,介绍今日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出题,重点是,出完题,老师就会随机点一个人上台做1分钟即兴演讲,所以,你完全没有时间准备!在一个人演讲结束后,老师又会随机点一个人做1分钟点评。所以,每节课每个人都需要上台发言。第一次接触到这么新鲜又富有挑战的课堂任务,不知道何时会叫到自己,心脏一直砰砰跳。记得我的第一次演讲的时候,有点结巴,有点不知所措,时间没到我就下来了。
公开演讲真的是很多人的死穴,更何况是用第二语言来表达自己。可以看到其他同学不少也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紧张动作,有的是摸鼻子,有的是拍手,有的一直低头,有的是口头禅,老师问道,有人不紧张的吗?没人说不紧张。是啊,大家都一样啊,紧张很正常啊。而有些表现得不错的同学,大多是因为已经上这门课有一段时间,得到了进步。
▲学校楼下大堂
我对这门课真的又爱又恨。每次都带着奔赴刑场的心情去,上完又觉得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渐渐的,紧张的程度减少了,演讲的时候也更加流利了,姿态更加大方了。而且这门课的氛围特别好,有个很暖心的规矩,每次要上台前,如果是演讲人,会跟老师拥抱一下,讲完之后,点评人上台来,跟点评人拥抱。每次拥抱,似乎就能感觉到对方给你的支持。发言时,能看到台下是一双双鼓励的目光,每当发言结束后,大家都会热烈的鼓掌,给予肯定。感觉特别温暖。
几次课下来,我也得到了提升,也看到了其他同学的进步。有个特别害羞的日本男生,上台的时候总是讲话小声,也没有什么肢体语言,几次下来,他也变得更加自如了。有个我觉得讲得不错的西班牙女生,在她的最后一次课的时候,老师模仿她第一次课的样子,我真不敢相信原来她也有那么紧张的样子呢。
▲学校窗外风景
到了我的最后一次课的时候,充满了不舍,不想离开这个有爱的大家庭。那节课我上台时,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是我的最后一次演讲”。那节课每个人都发言结束之后,还有些时间,老师说要再请一个人上台演讲,问有没有人主动请缨的?我不假思索的举手了,都最后一次了,豁出去啦!对于我来说,主动发言真的是在我人生中发生概率很小的事,这门课给了我不少勇气。于是我上台,又说了一次“这真的是我的最后一次演讲了”……
之后和老师同学告别,老师夸我现在表现得很棒,和第一次相比,进步很大。同学们也说我讲得很好。当然了,不可能上过几次课就成为演讲高手,可是它给我带来的改变,是真真切切的。
学习娱乐两手抓
学校也会组织很多精彩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让你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包括在午休时间的BINGO有奖游戏、免费品尝热狗披萨、游览著名景点、参加各种节日庆典、参观芝加哥大学、看体育比赛等等。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了WILLIS TOWER,俯瞰芝加哥风光;乘游船欣赏建筑河边建筑,感受芝加哥闻名的天际线;参观啤酒厂,品尝好喝的精酿啤酒;看人生第一场棒球赛,人生第一场NBA,不太懂规则的我跟着人群一起嗨……
▲BINGO游戏
还有个比较特别的活动,就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日活动。它就是个大型游园会,将学校各区域分配给各个国家,来自同个国家的几个同学会一起组成小组,策划方案展现自己的国家文化,可以用装饰、食物、游戏、音乐、舞蹈等等。国际日那天,穿梭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就像在世界各地旅行,品尝各种说不出名字的美食,和热情的巴西人共舞,参与有趣的法国游戏,欣赏日本同学的COSPLAY,当然,还要到“中国”吃吃饺子、帮同学们用毛笔写中文名。最后带着圆滚滚的肚子,玩得非常尽兴!
有个细节,台湾的同学并没有和中国同学一起,他们自己摆了个小小的台子,放了些珍珠奶茶等台湾小吃,其实我发现在很多年轻一代眼里,TAIWAN就是一个国家,这也许是跟他们从小的教育有关。不过撇开政治来说,和台湾同学相处得还是比较愉快的。
刚到芝加哥的时候,由于错过了第一天的破冰活动,和同学都不认识,一开始我感觉有那么点孤单,不过也渐渐和大家熟悉起来。而游学时最亲密的人,应该就是朝夕相处的室友了。和我同一个房间的是一个法国女生,来自巴黎。我们都觉得彼此相似,都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出来,对未来还有些迷茫。还有其他室友,期间有人来,有人走,住在其他房间。游学期间,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一起逛博物馆,一起去小酒吧喝酒聊天,就像读书时的闺蜜那样。室友们人都还不错,有巴西人的热情,有法国人的精致,还有个来自瑞典的小姑娘,年轻有想法。
这也是我很喜欢这种国际学校的一点,它就像一个地球村,集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从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很有意思。每周三的晚上,学校附近的有个酒吧的啤酒只要1美金1瓶,所以每周三就成了我们的酒吧日,大家都会约着去喝两杯,聊天畅饮。这个时候也可以接触到不少其他班级的同学,认识到更多朋友。
谈到来游学的原因,有的是为以后留学做准备的、有的是想出国看看的、有的是因为工作所需想提高英语的,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对中国的老夫妇,有6、70岁吧,据说是已经退休,夫妻结伴来学英语,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大求知精神真让人敬佩。我觉得游学是一种不错的自我投资,不是做一个匆匆而过的游客,而是能够细细品味一座城,还能够提升语言水平。
除了朋友,还有寄宿家庭的家人们,他们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家,和你分享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美国人的开朗和幽默。尽管朝夕相处在同一个空间难免有点磕磕绊绊,不过总体来说他们还是乐意提供帮助和让你融入家庭。有一次,我们还受邀去另一个同学的寄宿家庭聚会,一起吃烤肉,喝酒,聊天。那家的主人非常热情好客,他们说很喜欢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接触,觉得我们这样走出自己的国家也是很棒的行为,而且他们的小孩也能从小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是很好的教育。真是不禁要为他们的国际视野点赞~
▲寄宿家庭带我们去摘苹果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
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
▲登上曾经的北美第一高楼西尔斯大厦
对我而言,芝加哥是个奇妙的城市,就像盛开在密歇根湖畔一朵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首要原因是其独特的建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密歇根大道简直就是一个万国建筑博物会,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条大道,而是建筑之美的最集中最杰出的呈现,有在1871年芝加哥大火唯一幸存的水塔建筑、有哥特式的芝加哥论坛报大厦、有文艺复兴时代的里格利大厦……作为和纽约一样繁华的城市,却有着和瑞士街道一般的干净。虽然我没去过纽约,但其他人都说芝加哥比纽约干净得多。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老师、同学、朋友,都那么可爱,让我在陌生的国度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使这两个月的游学生活更加五彩缤纷,成为了我这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记忆。分别的时候,我们纷纷相约,如果去了彼此所在的国家,一定要相聚。也许不少人从此就天各一方了,但是能从世界的不同角落而来相遇相聚共度一段欢乐时光,将这份美好的感觉留在心里,就足够了。
Chicago, hope i can see you again!
大曼2018.7.23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