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之前外卖还没有兴起,当初最多好像只有肯德基宅急送,所以基本都是在家吃爸妈做的饭。
18岁那年我考上大学,去了外地,大概两年左右餐饮外卖业迅速崛起,但悲惨的是学校离市区很远,基本是很难吃到那种连锁餐厅的餐,所以强忍着吃了四年学校的饭菜。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始对既好吃又包装精美的外卖有无限的期待。
后来毕业我留在了外地,因为本身对厨艺不精且工作经常加班的原因,中午就吃食堂,早晚开始订外卖。
我还记得当初刚搬到单位旁的公寓时,上饿了么搜了一下附近的餐厅仿佛开辟了新大陆,眼花缭乱到不知先点什么好,当时觉得这些外卖轮着吃一年都绰绰有余。
点第一份外卖时还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以示兴奋。
如下图:
但事实证明,工作两个月后开始对着订餐app发愁,感到难以抉择,总感觉吃多了都是一个味道,少了点什么。
后知后觉才明白,其实是父母做的饭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尤为怀念高三那年,就算爸妈工作再忙也要做好饭给我送到学校,生怕我营养跟不上。那或许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菜。
而外卖,终究是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维持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充斥了十足的商业气息。即使包装再精美,优惠力度再大,但大批量的制作方式却终究是重复单一毫无新鲜感的。你不会认识做饭的人甚至连店面都不知道在哪,而他也并不知道自己做出来的饭将要送到谁的手里,仿佛大家戴着面具机械化地进行交易,这样的模式冷漠又无趣。送过来仅剩下余温的便当盒,说不上可口的饭菜味道,独自吃饭时没人唠家常的寂寞感,一点一点击垮着当初对外卖的期待感。
但父母做的饭都是独一无二用心做出来的,有一种既舒心又温暖的感觉,是一种幸福。
20岁,也才不过是上大学的年龄,不管在外地还是在本地,记得回家多陪陪父母,回家和父母一起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把这样的回忆留下起码在他们放你去飞的时候你能做到不遗憾。
我还记得小学毕业时让一个女生填同学录,有一道问题是“你最喜欢的饭菜是什么?”她当时写了两个字“爸爸”,我站在旁边说你要看清题目呀,她微微一笑说知道,然后继续写下去。
爸爸做的炒白菜。
是啊,只要是父母做的,即使只是炒白菜也会非常可口。
所以啊,人家小学就懂的道理,我晚了十几年才意识到。
只希望都不要懂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