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朱老师告诉我一句话:守正出奇,灵活运用,感觉很受用。作为在校教师,我们经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总是想学生可以都会做到“标准答案”,因此学生好像没有了自己的思维,每次遇到问题就会找老师求助,想得到“标准答案”。可是“标准答案”就是最完美的答案吗???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只要学生能把知识学扎实,能够把问题解决就好,我们何必在乎学生到底走得哪条道儿呢!
就像储君老师说的,我们在这21天没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了几种方法,学会了几个函数,而是要培养起属于自己的Excel思维。
就像今天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一个“求吊轴和拉杆的数量之和”,我用所学的SUMIF函数和SUMIFS函数试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结果总是零,花了半个小时都没有得出结果。我呢,却还把这两个函数来来回回的尝试,就是想用一个函数解决掉。却不知,换个方法就可以行得通。后来用了两个SUMIF函数就完美解决了!所以学习需要灵活变通!
今天学习的是求和函数,包括了三个函数:SUM,SUMIF,SUMIFS。SUM函数只是单纯地对数据进行求和,SUMIF函数是对数据进行一个条件求和,SUMIFS函数是对数据进行多个条件求和。具体内容如下:
一、SUM函数
(1)连续区域:
选中区域――快捷键:Alt+=或者输入函数:=SUM()――选区域
(2)快速行列汇总:
选中区域――Alt+=
(3)不连续区域求和:
输入函数=SUM()――选择多个数据区域,区域之间要有英文状态下逗号。
(4)名称框求和
选定区域――定义名称――输入公式:=SUM(区域)
(5)按颜色求和
1)首先对颜色区域命名:Ctrl+F――查找窗口选择格式――选择相关颜色――名称框中定义名称
2)输入公式=SUM(名称)
(6)快速小计汇总:选中区域(含小计,不含累计)――Ctrl+G定位――空值――Alt+=
(7)累计求和
输入公式=SUM()――选择数据区域1、数据区域2,用×相连――按Ctrl+Shift+Enter输入
(8)无法求和(文本数字)
方法1:选中――分列――求和
方法2:复制空白格――选定文本型区域――选择性粘贴――选择数值、加
方法3:输入=SUM(--(数据区域))
(9)快速多表汇总
1)格式一致:
选中汇总区域—编辑框输入公式=SUM()――选第一个表格第一个数据――摁Shift选最后一个表――Ctrl+Enter
2)格式不一致:
选中表头第一个单元格――数据工具栏――选合并计算按钮――点击引用区域—――选中公司1表格内容――添加――重复以上动作选中其他表格――勾选️“最左列”
(10)累计求和(第一天+第二天+....)
公式:=SUM($B$2:B2)
(11)合并单元格求和
选择合并区域――编辑栏输入公式 =SUM(C2:C10)-SUM(D3:D10)――按c
Ctrl+Enter键
二、SUMIF,SUMIFS
1、=SUMIF(判断区域,求和条件,数据区域),比公式是对数据进行单条件求
2、=SUMIFS(数据区域,条件区域1,求和条件1,条件区域2,求和条件2....),此公式是对数据进行多条件求和
3 、模糊条件求和(*)
1) =SUMIF(销售员,"张*",销售额)
2) =SUMIFS(销售额,销售员,"张*",明细表!D:D,"A")
3、隔列分类汇总(SUMIF)
公式: =SUMIF(条件区域(表头),条件,数据区域)
4、查找引用功能(SUMIF)
选择需要引用的区域――编辑栏输入公式=SUMIF($A:$A,$G2,B:B)――摁cCtrl+Enter键
5、按时间段求和(SUMIFS)
公式: =SUMIFS(C:C,A:A,">="&开始时间,A:A,"<="&结束时间,B:B,F4)
最后啰嗦一句,坚持动手练,才是掌握的最有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