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信仰

读书之于很多人来说是修身养性、开拓眼界、提高自身的不二法门,而我在这里说的读书,却是一种改变人生的机遇、突破自我的方式、开始新生活的路径。

你猜对了,我说的读书,不仅仅是指读一本书,而是泛指上学读书的整个活动。

01.

打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母亲不会念书识字,她的“文凭”来自村里的夜校扫盲班。那是国家七十年代针对农村文盲较多而组织的一种扫盲运动,普及面大但效果甚微。好多孩子经过白天一整天的劳作,晚上提上马灯,跑到村里的学校去上学时都已经昏昏欲睡了。母亲的扫盲班,终究还是等于白上了。

马灯下读书

母亲虽然大字不识几个,是真的大字不识几个喽,但母亲却对上学读书有着一种近乎崇拜的心理。我一直记得母亲鼓励我好好读书,她说“和读过书的人说话敞亮,看读过书的人觉得清爽”。她说词不多,但满眼都是美好,当然还有些许对自己未能读书的遗憾。

她说,总不能跟我们一样“睁眼瞎”,自己出门办事都觉得不方便。记忆中,只要我是在读书,母亲无论再忙,都不会打扰我,而且进屋看我的眼神都格外亲切和欣慰。

当然作为小时候调皮的孩子,也会故意以此来逃避家里的家务或田间的劳动。我说“我还要看书写作业呢”,母亲一般就不再言传,反而还会叮嘱一句,“噢,要抓紧时间啊,不要耽误你的学习,干活都是其次”。

为此,我总是洋洋得意于自己的小聪明。但只要父亲在,我是绝不会以此为借口的,除非我真正的有书要看,有作业要写。

02.

父亲是村里他们那一辈人里的“文化人”,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有人拿着信到家里让父亲念信或代写信。那时每年过年的时候,也总有很多人带上墨水和红纸到家里来,让父亲代写春联。

写春联

我对“文化”的认识,就是从小时候为父亲压对联开始的。按照家里门边的宽度将红纸裁成条,再想好要写的话语,折出要写字的格子。这些准备工作完事后,我就充当了镇纸的功能,用两只小手在一头压住红纸,看父亲用一支大毛笔,在砚台里狠狠吸上墨水,又从砚台边上轻轻捋了又捋,然后运气一般憋着一口气,开始龙飞凤舞。一行行黑色的字在笔尖流淌,映在了发着亮光的红纸上,春节的喜庆,来年的祝福,年的味道都从这一幅幅春联上升腾出来。

“人勤年丰岁月好,冬去春来日月新”。“和睦人家春常在,勤劳门第富有余”。“户载春夏秋冬福,门纳东西南北财”……。

我惊讶于这些美妙的词句,虽然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朴素的世俗愿望,但在儿时的我看来,原来有一种美高于天天踩踏的黄土地,超脱于日常追打嬉闹的玉米田。那是一种虽显虚无而又牢牢扎根在人心里的东西,只要轻轻一触碰就流溢出来。

父亲写春联一般都要好几天,邻门对路,街头巷尾的人加起来十几家,多的时候会更多。一家从大门、堂屋、柱子、厨房、厕所、猪圈里里外外最少也得五六幅,于是写好的春联摆满了院子。父亲写春联没有报酬,还耽误自己的时间,但母亲对此却从没有任何指责。父亲虽然偶尔也会嘟囔两句“今年怎么这么多,都不一次性拿来”,但一旦面对铺开的红纸,他立马又很快进入状态,俯下身子一丝不苟地开始书写。

每次写完春联,他都要认真仔细地把那支大毛笔在水里清洗几遍,再认认真真的晾干收好。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这是你爷爷留下的。

他在写春联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爷爷。他说你爷爷的毛笔字那才叫好呢,大字小字都能写,楷书草书都好看。说的时候,满眼的美好。有时也会叹口气,“唉,可惜没福气啊,过世太早”。

03.

爷爷年轻时当过老师,解放前据说是地主家的孩子,我没有见过他本人,只见过他年轻时候的照片,温润儒雅,白衫青裤,帅气俊朗,两眼特别有神。

乡村教师

我还见过他抄写的一本书,全是对仗押韵的句子,书名叫《合家良论》,是教育子孙孝道、妯娌和睦、弟兄团结的自制小册子,一笔一划,规规整整,全是正楷书写。

这是一个地主家的孩子接受过的教育,也是新中国第一批乡村教师的水平,但透过那薄薄的册子,明显有一种文化的印记在字里行间。

解放后爷爷的日子很不好过,家里生活十分困难,老弟兄几个也七零八落,原来的“福源堂”也只剩下了一个破房子,大门大院厢房早都被没收分给村里的贫农了。爷爷成了比贫农还穷困的人家。

奶奶也是不远村里地主家的闺女嫁过来的,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一场运动之后,和爷爷一起被打倒回家,双双在穷困潦倒中拉扯着三个孩子,最终先后病逝。

他们没有为姑姑、父亲、叔叔留下什么,除了贫困。

他们也为姑姑、父亲、叔叔留下了很多。比如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坚韧不拔的意志,身处贫贱不自弃的信念,还有一丝文化的气息和对读书的信仰。

由于时代的原因,姑姑和父亲读完初中就早早辍学,在那个年代都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姑姑,是农村女孩里很稀有的“文化人”。叔叔年龄小些,赶上了恢复高考,最后考取了大学,成为当时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即使在最为艰苦的日子,祖辈、父辈们依然坚守着一些底线。而表兄妹,堂兄妹基本都是巡着读书的路子一步步走出农门,开始人生的起跑。

这种传承一直没有丢过。即使如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对读书也有一种虔诚而朴素的敬重。

都是多少年前的陈年往事了,至今还有一些老人说,这家门第高,是读书人。

对读书的信仰

我想,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紧紧追随、默默坚守,并且传承下去的,应该可以称作一种“信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16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3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83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8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8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5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8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8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5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8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2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