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耕:在山国清晨,遇见灰头薮鹛——不丹高原第二日 | 海潮天下

海潮天下

不丹观鸟记(2025.10.30)

▲上图:绣眼勾嘴鹛。©郭耕 摄影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本文约1200字,阅读约3分钟

文 | 郭耕

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不丹的清晨,总是来得比梦还早。凌晨三点半,我们便从帕罗宗的河畔宾馆出发,启程前往楚卡宗的杜卡。山国的道路蜿蜒如龙,盘旋在云雾与崖壁之间,车灯在黎明前的浓雾里划出一道道微光。经过三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六点半,我们终于抵达楚卡宗的山顶检查站,一处小小的家庭店铺成了临时的歇脚处。

山中烟雨濛濛,远方青翠如黛。灰树鹊、铜蓝鹟在雾气中穿行,它们的剪影在雨丝间闪烁着灵动的光。我们一边逗着小孩,一边喝着热咖啡——这份闲适与山野的生机交织,构成了不丹早晨独有的温度。

七点四十,我们抵达一条小街。人家的后院、垃圾堆旁,意外成了鸟儿的天堂。目标鸟种灰头薮鹛果然现身——灰头、红脸、动作轻灵;旁边还有灰胁噪鹛、红头噪鹛、蓝翅噪鹛、绣脸钩嘴鹛,一时间,群鸟翻飞,雀跃如织。对观鸟人而言,这样的瞬间,便是远行的意义所在。

八点半,在女孩就读的中学附近,我们又邂逅了一群黑喉红臀鹎。丽星噪鹛也在林间闪现——这可是“加新”的新种,令所有人眼前一亮。

中午,我们冒雨前行,在山路旁一处饭铺停下。店主是一位热情的老人,话语不绝。正聊着,窗外忽传清脆鸟鸣。我们抄起望远镜奔出屋外,只见山地金翅雀、普通朱雀、树鹨、紫啸鸫接连现身。山风拂面,雨丝打在镜头上,却挡不住那一刻的雀跃。

▲上图:灰头薮鹛。©郭耕 摄影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上图:灰头薮鹛。©郭耕 摄影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午餐后,下山的路更加惊险。大雾弥漫,车灯在山壁间忽隐忽现。盘山公路左转右拐,云海深处,偶有红头噪鹛、灰胁噪鹛、山雀、山椒鸟掠过。车在云端行,人似在梦中。那一刻,我们真切感受到“不丹是山的国度”这句话的重量。

下午三点十分,车行至湍急的望楚河畔,忽见几只猕猴在崖边跳跃。是熊猴,还是藏南猕猴?难以定夺。但“一兽顶十鸟”,能在山河之间偶遇灵长,也是此行最意外的馈赠。

四点二十,我们终于抵达首都廷布。依旧是山起山伏,层峦叠翠。若说中国是“有山之国”,那不丹便是“无山不在”的国度。大国与小国,版图不同,气象各殊,却同样胸怀山岳,气韵深远。

这一日,从凌晨到黄昏,从帕罗河到望楚河,我们记录下三十余种鸟的踪影:灰头薮鹛、丽星噪鹛、绣脸钩嘴鹛悉数入镜。疲惫与惊喜并行,仿佛山与鸟都在轻声诉说:自然的辽阔,不在于面积,而在于每一次抬头所见的灵光。

——不丹观鸟记·第二日:楚卡宗格杜之行

▲组图 ©郭耕 摄影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全球环境治理·前沿

海潮天下

Global biodiversity governance

声明: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文 |  郭耕

(“海潮天下”共同发起人)

编辑 | 海潮君

日期 | 2025年10月31日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以科学视角解读海洋等生态系统奥秘,记录前沿研究与自然保护实践,提供学术服务平台,助力中国科研人员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从神秘的深海生物到脆弱的珊瑚礁系统,从极地生态到可持续渔业和陆地生态系统,从环境法前沿到塑料污染谈判、以及即将生效的BBNJ……我们致力于呈现大自然的壮丽与危机,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公众参与与科学保护。

我们追求最新、最快、最前沿,对读者有价值;不人云亦云,不辜负读者阅读时间。关注我们,探索蓝色星球的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