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茱蕙蘭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少年学孤傲,老来已释然。
年轻气盛,读书免不了要断章取义,过分理想。不喜欢人情炼达,洞察世事。不愿洗手做羹汤,不愿浪费时间于锅碗瓢盆中,不愿聊且过此生,疾风骤雨般地要奔向鸿图大愿。不愿被现实所裹挟,不愿为一粥一菜耗去心力。瞧不起庸碌平凡之辈,心中尽是英雄幻梦。偶尔揶揄一下俗世俗气。
人总会成长,当一个人懂得世间万状,包容为先,才能说具有完备的心理。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原来每个人都会回到地面,重新接地气,包容那个曾染书香,现染油香的自己。
文字最需要性情中人,太高冷的理性者太缺乏情趣,在乎意趣的人往往能活得真实一点,谦逊一点,不会有张牙舞爪的文字,不会有自满损人的嫌疑。
才了悟,最有力量的文字原来就藏在人间烟火里,有热气,有温度,点点滴滴都是生活与思考。
看到厨房的窗台放着几个西红柿,火团一样地在那燃烧,我才明白最浪漫的事无非是挑俩鸡蛋,切俩西红柿,煮一碗西红柿蛋汤,暖家人的胃。一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慢慢悠悠地将一餐饭品完。
心情最美的时候就踏进厨房,妈妈在准备食材,你于紫的豆荚、黄的菜椒中迅速抄起一节碧嫩水灵的黄瓜,大嚼起来,引得妈妈笑着向你努嘴。你死性不改,又徒手抓起一片煮好的牛肉下肚,妈妈瞠怒, 吼道“熊孩子!”你反而大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
最暖心的话语便是你想吃什么呀?妈给你做去,我常常很羡慕那些身材略胖的女孩,这样的女孩天生有副好脾气,心宽体胖,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肠子,不会挖空心思费劲脑汁,自然不会因上乘计谋而消得人憔悴。这样的女孩也很单纯,不开心,吃顿好吃的,烦恼便不挂心头了。这样的女孩也很好处朋友,直来直去,就像想吃啥就吃啥那么直接。再者,这样的女孩按自己的心意喜好活着,喜欢就是大大咧咧的喜欢,不喜欢就是直截了当的不喜欢,不会因为图谋隐忍,表里不一。我总喜欢那句话,我只顾着吃,没时间去嚼舌根也没时间去揣摩别人的心思。
都说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超级自律的人值得称赞,但从反面看这也是一个超级压抑自我的人。这种人有时是恐怖的。
而最温馨的场面呢?无非是妈妈帮爸爸系围裙,妈妈切菜打下手,爸爸在烟熏火燎中挥铲汗流,还带笑容说:“这道菜我最拿手!保证你们实行光盘行动!”他总是那么胸有成竹,掂量着盐巴放多少,料酒、老抽倒几许,葱花撒几把。
最是人间烟火味,最懂岁月冷暖,儿女情长。
中国好吃只是表层,更为内涵的是大家坐在一起吃是增强情感的纽带。小孩出生满三天,在江南有请邻里乡亲喝擂茶的习俗,枣子花生,年糕麻园,意寓着孩子富有高升。满月还要请亲朋好友吃一顿,讲究九碗或十二碟,表示久久长,月月红。
孩子考中大学、乔迁新居都要置办酒席庆祝。婚礼更为隆重,毕竟与另一个生命有缘走到一起本就难得,两家置办酒席邀请祝贺,也预示着将来风雨同舟,甘苦与共。这不仅仅是为了热闹一番,也是在向大家宣告人生重要的阶段里的重要成功,更是对生命的敬重,也是人们抱团的一种形式。是最好的交流、妥帖的告知,也是无声的榜样。多少人在酒酣饭饱时,以此诫勉家人。
我想象不出一个精瘦如猴的诗人是否能吟诵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不知道扣嗦的诗人是否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慷慨。传说李白醉酒,见井中之月如冰璧琥珀,竟起绮梦之心,伸手捞月,不幸堕井而亡,虽然听起来有点荒唐,却彰显了李白的可爱之处,心性纯真,灵动思飞。我也想象不出如果苏轼不是随心向意,豁达洒脱,在烟火气中寻得一份乐趣,人间至味的东坡肉能否横跨千古而历久弥新。连苦寒之地的蓼芽、春笋在东坡的味蕾里都是人间极品。与其说是吃食材,倒不如说爱吃是因为爱生活。千般滋味,各中心绪,都值得回味,生活何尝不是这样?陆家才子写过不少诗文赞誉这口舌之味,陆游南征北战,通晓各地美食,陆羽则是茶圣,著作《茶经》。想必孟浩然也是一个美食家,“农家莫笑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几碟土家小菜,一碗陈年酒酿,几人闲聊桑麻之事,人生足矣。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则是一个人的狂欢,精致艳丽。袁枚爱吃,还写就了《随园食单》供后人参考,雅俗共赏。蔡澜爱吃,写了不少有关吃的作品,还亲自上电视做美食节目。态度从容,做菜精细。他了解最好的食材生长于何时何地,最完美的食材搭配以及各种酒要选何种美食才相得益彰。
我记得《红楼梦》里那道工序繁琐,滋味非凡的鱼鲞。还记得里面的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碗热腾腾碧荧的绿畦香稻粳米饭。还有那一小碟下粥的鸡瓜子,最热闹的吃炭烧鹿肉吟诗作对。赋予吃别样的诗意。
也记得《半生缘》里那碗令人快乐的火腿煨粥,那不曾夹半筷子的青椒炒肉,那盘忘不掉的腌芦笋。
一道道家常菜,牵引出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一股烟火气,让我们明白故事会走远,但生活仍在,心灵向世界张望,故事仍有后续。
人的意义不在于活多少日子,而是你活过了多少有意义的日子!愿你爱这烟火缭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