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山西人吃面,
一年365天,可以日日不重样。
曾经在北方读书的我,
也算是吃过了各种面食,
如今在广州,
都轻易不敢吃面了,
就怕一张嘴,
碰上了那些个不尽人意的面,
让味觉一下子掉进了深渊。
这次,二十四城太原行,
让我记忆里关于面的味觉,
一下子又回来了。
6月17日下午,
我们去到太原再普通不过的当地人家。
叔叔阿姨也都已退休,
但热情丝毫不减。
听说我们想来吃面,了解太原的面食,
他们揉面,擀面。
做浇头,配菜、自制酱,
忙了一通。
最后我们的肚子装下了:
猫耳朵,莜面栲栳栳,剔尖,拉面,扯面……
阿姨说,她小时候就会做各种面了,
因为家里都是自己擀面,做面,
耳濡目染,自然也就会了。
这让我想起在大学的第一年冬至那天,
北方的冬至要吃饺子。
学校组织自己动手做饺子,
揉面,擀皮,包馅儿,
来自南方的我感到无比新鲜,
撸起袖子就要开始大干一场,
结果擀出来的皮儿没一个是圆的,
而且厚薄不一。
但在太原,
十七八岁的姑娘就已经会制作各种面食了。
接下来,
要隆重介绍一个在太原具有江湖地位,
让人欲罢不能,
甚至能检验是否是太原人的美食:头脑。
头脑?居然吃头脑?
外地人一定满是惊讶。
小编吃了,
对,吃了。
不要问小编好不好吃,
小编只想转身留下一个风萧萧兮的背影。
吃头脑前,要先吃一口腌制韭菜,
再吃一勺头脑,
紧接着来一口黄酒,
吃个烧卖。
这是太原本地人告诉的我们几个吃头脑的步骤。
首先,说说头脑的面相。
白色的糊糊,
露出藕块或是羊肉的一角,
这面相,实在叫人喜欢不上来。
再说味道,
头脑无味,
这是我们吃完的第一感觉。
但马上,不对,
有酒的味道!
一闭眼,还有羊肉的膻味。
只吃了一口,
面部五官就聚在一起,开会讨论了。
最后说到头脑的搭档,
腌制韭菜,颇咸;
黄酒,度数不高,可多喝,甚补;
稍梅(烧卖),羊肉馅儿,相比之下,非常美味。
这些,都只是小编一行吃头脑的切身感受,
这种地道美味,
我们哭着再也不要吃第二口了。
但头脑却是深得太原本地人的欢心,
在太原说到美食,一定会推荐头脑,
但也会事先提醒,外地人可能接受不了。
即使是吃,也要三次以上才能接受它的味道。
当地人说,头脑是本地人最常吃的早餐。
特别是冬天,温度稍低点的时候,
头脑店都是人满为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太原人习惯了头脑的味道,
习惯了筋道十足的面。
即使冬天的时候去到海南生活,
也要带上几斤面粉,制面工具。
用熟悉的味道,缓解念家的心。
写汕头美食时就曾说过,
人一旦离开,
就会怀念那里的味道。
只有吃好了,才不会想家。
很多人认为太原的面食做法,
无非是土豆丝、土豆片和土豆块的区别。
但其实,
是酸辣土豆丝、清炒土豆片、红烧土豆块的区别。
它们每一种看似一样,
却又大不相同。
我一直不准身边的人批评我的家乡菜,
朋友总说我霸道,
我只是希望,
即使是批评,也要放着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