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政治家的舞台,而在每个王朝的开国时期,时势给了将领们一个难得的际遇,他们迅速脱颖而出,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扫除腐朽的旧势力,为后人所传颂,在青史上留下美谈。但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名将几乎难以善终,很多名将下场凄惨。
春秋战国时期风起云涌,中华大地前后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再到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发生了无数场战争,众多名将华丽登场,但很多却悲惨谢幕。“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是千字文中评价名将的一句话。起翦颇牧,指的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人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白起号称战神,是秦国名将,伊阙之战横扫魏、韩两国联军24万;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两战直接奠定秦国的统治地位,最后却因功高震主,贬官后被赐死。李牧是赵国名将,战功显赫,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宜安之役斩杀秦军精锐10万,一战封神,被封武安君,在赵国后期独撑危局,但却因赵王听信谗言、中反间计,被夺取兵权,不久后被杀。李牧死后,赵国崩盘,有“李牧死,赵国亡”之说。廉颇因小人谗言,被赵国弃用,晚年郁郁不得志。长平之战的直接原因就是赵王弃用廉颇,重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以至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王翦是秦国统一六国的第一功臣,得以终老。另有秦国名将蒙恬,出身名门,筑长城、拓边疆、修直道,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开发西北、收复河南,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秦始皇死后胡亥政变,蒙恬无奈吞药自杀。
强汉时期,名将云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以强势姿态崛起,打通河西走廊,出击漠北,国土面积空前,一个个名将们作为民族崛起的利剑,圆满地执行国家意志,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壮举,取得了冠绝百代、彪炳史册的功绩。
但汉朝名将们的命运也同样悲情,令人无比惋惜。汉初三大名将:韩信、彭越、英布,每个人都命运悲惨。韩信作为汉初三杰,“国士无双”,战必胜、攻必克,出陈仓、定三秦、背水一战、擒魏灭赵、降燕伐齐、无一败绩,垓下围楚,项羽自刎,但却因人诬告,被诱杀,灭三族。彭越在魏举兵起义,与刘邦垓下会师,大败楚军,却被人告发谋反,被刘邦灭三族,枭首示众。英布叛楚归汉,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彭越被杀后无比恐惧,进而造反,后被诛杀。西汉时期,最有名的将领要属霍去病、卫青、李广、周亚夫、陈汤,可这些人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霍去病驰骋大漠、三征河西,孤军深入、决战漠北,开疆拓土、封狼居胥,取得的成绩史所罕见、绝世超伦,但天嫉英才,24岁就英年早逝。霍去病的舅舅卫青,从一届家奴到大将军,先后取得龙城大捷、收复河套,奇袭高阙、北伐匈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卫青。可惜卫青死后,其家族势力被全面清算,因巫蛊之祸被灭九族。李广作为老将,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两朝,作战英勇,为匈奴所忌惮,人称飞将军。他为人谦虚和蔼,经常体恤关爱下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就是李广,可惜因在漠北之战中迷失道路,被逼自杀,“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死后将士和百姓无不落泪纪念。周亚夫是西汉名将,汉文帝时期驻军细柳,军纪严明,为匈奴所忌惮。汉景帝时期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后官至宰相,可惜后来受到皇帝猜忌,被诬告下狱,在狱中五天不吃饭呕血而死。陈汤率军出击西域,斩杀匈奴郅支单于首级,外加王公贵族1500多人,之后上书汉元帝:“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意思是应该把斩下来的人头悬挂于蛮夷居住的街道,以示警戒,敢于侵犯大汉帝国的敌人,即使再远也要诛杀殆尽。“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汉帝国武力军威的宣言,震彻寰宇。陈汤一战打怕了匈奴,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为稳定汉朝西北边疆立下了奇功,之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昭君出塞。但后来,陈汤因贪赃枉法,被免职入狱、贬为庶人、发配敦煌,后回长安,晚年生活凄惨,愤恨离世。东汉时期,有名的将领是邓禹、耿弇、窦宪。邓禹作为东汉开国名将,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在王莽乱政后光复汉室,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刘秀成为皇帝后,邓禹主动交出兵权,请辞、身退,得以善终。他告诫子女每人学习一门手艺,以此安身立命。耿弇是东汉开国元勋,平定河北、横扫齐鲁、出击陇右,立下赫赫战功,他军事才能突出,把突击战、心理战演绎得出神入化,《后汉书》将耿弇单列一传,评价其“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耿弇效仿邓禹,于建武十三年,也就是在自己34岁之时主动辞去大将军之职,后安享晚年。相比于韩信,邓禹和耿弇则更加明智。窦宪是东汉时期名将,率军北伐,出击三千余里,大破敌军,灭北匈奴,使其81部20多万人归降,令随军出战的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刻于石上,史称燕然勒石,后因居功自傲、家族弄权,被逼自杀。
三国时期,汉室没落,豪强并起,魏蜀吴争霸,名将们你来我往,他们的忠诚、果敢、豪气、悲壮在民间广为流传。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三国演义》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非一人可胜”,战功累累,为众将所忌惮,但刚猛有余而智慧不足,心胸狭窄,善猜忌对方,因部下叛变,被曹操擒杀,年仅40岁。典韦被叛军所杀,时年30多岁。关羽斩华雄,杀颜良、文丑,但在襄阳之战中遭毒箭暗算,兵败被孙权杀,取首级献曹操。张飞骁勇善战,被暗算至死。魏延屡立战功,镇守汉中,随诸葛亮北伐会师潼关,最后却因内部不和,待诸葛亮死后,矛盾激化,率军败逃,被马岱追杀,后被灭三族。三国名将们大多命运悲惨,上演了一幕幕“三国杀”,名将们即使逃过了军事惨败,也很难过政治斗争这一关,最终沦为一颗棋子,这也许是宿命。
大唐王朝,中国国力空前,中华民族以最绚丽的姿态傲然挺立在世界之巅,名将辈出,他们一个个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演绎了军事史上最壮丽的史诗。同时,大唐王朝,中华民族由盛转衰,名将们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一起,他们或悲喜交织、或先喜后悲,崛起与陨落、盛名与厄运往往在一瞬间。李靖是大唐开国功臣,一代战神,南平萧铣、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出将入相,战功赫赫,封卫国公,陪葬昭陵,得以善终。李勣,本名徐世勣,李为赐姓,为避开李世民的“世”字,改为李勣。他平定江南,灭薛延陀、高句丽,战功赫赫,与李靖并称二李,同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封为英国公。他死后,因为孙子李敬业起兵征讨武则天,被消去爵位,掘墓砍棺,恢复本性,家族也被灭。苏定方,勇猛无敌、一马当先,纵横万里、开疆拓土,先后北击东突厥,率两百骑兵夜袭阴山,直破颉利可汗营帐,立下奇功;西灭西突厥,“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南镇吐蕃,震慑西域诸国;东渡黄海,灭百济,夹击高句丽。先后灭三国,均生擒其主,军威之壮、国界之阔,前所未有。他为人正直谦和、信守诺言,在战场前线去世。毛主席评价苏定方:“名将亦大将,年七十六。”李孝恭,初唐名将,作为唐朝宗室,是李渊的堂侄,震慑巴蜀、经略江南,迫使四十九州降唐,因怕人猜忌,污名自保,交出兵权。因本分谦和,才得以在玄武门兵变后全身而退,后暴病身亡,年仅50岁。李道宗,唐初宗室将领,一生功勋卓著,参与了很多著名战役,但因卷入房遗爱谋反案被流放,病死途中。侯君集,初唐名将,一直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兵变。率军横渡2000里大漠突袭高昌城,吓死高昌国王鞠文泰,后因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被处死,家人被流放岭南。黑齿常之,生于百济,善于用兵,任燕然道大总管,数破突厥,威震天下,后被酷吏周兴诬陷,含冤自缢。王忠嗣,盛唐名将,将门之后,率军征讨吐蕃、镇守西域,先后担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等四镇节度使,手握雄兵,疆域广阔,培养了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一众天才将领,后因李林甫诬告,被唐玄宗一贬再贬,最后忧愤至死。郭元振,武周时期名将,先后任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宰相,击突厥、退吐蕃,开拓1500里疆域,屯田兴民,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后被谗言流放,抑郁而终。到了中唐,安史之乱爆发,内乱甚于外患,国内的政治矛盾大于国外的敌我矛盾,名将们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仅唐玄宗一人,就因为其昏庸的决策,害死了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三大名将,这三位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冠绝亚洲战场的战神级将领,结果晚节不保、身首异处。高仙芝,高句丽人,容貌优美、骁勇善战,随父入唐,军从安西,先后智灭小勃律、攻克石国俘获国王、击败大食即阿拉伯帝国,为西域各国所忌惮。封常清,为高仙芝副将,治军严明、军功卓著,与高仙芝合称“帝国双璧”,镇守帝国西域。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急招高仙芝、封常清入京,两位光头将领在紧急情况下,草草招募了一支散兵游勇,结果根本不是安禄山手下职业军人的对手,接连战败,退守潼关。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情急之中下诏处决高仙芝和封常清。边令诚进了潼关,宣读敕书,当即处死了封常清。完后召见高仙芝,埋伏好100名陌刀手,高仙芝看着封常清尸体,喊冤无望,当即被砍杀。两位耀世名将就此损落,令人惋惜,震惊朝野,军心涣散,为后来的一系列悲剧埋下了伏笔。接着,轮到了哥舒翰。哥舒翰在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账下,屡败吐蕃、开疆拓土、军功卓著,后继任河西节度使,安史之乱时患病在家休养,却被唐玄宗紧急派上杀场,不料战事失利被俘,竟然跪在昔日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安禄山面前,叫对方一声“皇帝”,遭羞辱后仅仅苟延残喘1年就被处死。与哥舒翰同样命运的还有30多位唐军将领,他们之前很多都是叱咤一方的风云人物,死时却窝囊至极。“神通大将”李嗣业在安史之乱战场上中箭而死。平息安史之乱的首功之臣李光弼,唐朝中兴名将,遭到宦官鱼朝恩的嫉妒和陷害,竟然不敢进京入朝,忧郁成疾,病逝徐州。
大明王朝,一雪前耻,但历史又一次上演了兔死狗烹的悲剧。名将们扫除元朝时的秋风扫落叶,与自身损命时的一界寒冬凉,几成正比。陪着朱元璋打仗的功臣们大多命运悲惨,能够全身而退、善终老去的寥寥无几。第一大将徐达出将入相,灭陈友谅,攻入元大都北京,扫除北元残余势力,洪武十七年因背疽病去世。传说死前吃了朱元璋御赐的烧鹅,烧鹅为发物,容易使病情恶化。第二大将常遇春,统一江南、横扫漠北,不到40就英年早逝。开国名将蓝玉征四川、克成都,平吐蕃叛乱;南征云南,克昆明、平大理;北上大破元军,捕获元朝皇子以及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上下官员及家属3000余人,居民7万7千余人,外加皇帝印玺、牛马羊15万头,几乎灭元。可是居功自傲,经朱元璋几次提醒仍然不识悔改,最终被告发入狱,剥皮、充草、抄家、灭三族,牵连至死的人约一万五千人。开国名将冯胜,军功不次于蓝玉,他平定河西、建嘉峪关、收复辽东,获封宋国公,但受到皇帝猜忌,蓝玉被杀的当月,冯胜即被朱元璋召见入京,两年后被赐死,子孙不得继承爵位。开国名将傅友德,北征大漠、南平云贵,七战七捷,勇猛无比,《明史》记载,朱元璋曾经评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授予其免死金牌和世袭铁卷,可后来却被赐死。民族英雄戚继光,南抗倭寇、北击鞑靼,镇守蓟门,功勋卓著,却遭弹劾罢免,回乡病死。他早年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可惜的是,海波未平人却先死。戚继光被从蓟州调离后,戚家军随即被清洗和杀戮,史称蓟州兵变。万历二十六年,抗倭名将李如松在对阵蒙古时战死。明末,一众爱国名将抵抗外敌、保家卫国,可杀死他们的却不一定是敌人,还有自己人。辽东经略熊廷弼,因党争得罪魏忠贤,被诬告入狱、处死,首级在北方九处军镇辗转示众,儿子熊兆珪自杀身亡。民族英雄袁崇焕对于熊廷弼极其悲愤,写下“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的诗句。可惜没多久,自己就遭谗杀,被凌迟处死,家人流放3000里,抄家,“家无余财”。民族英雄孙承宪,屡被弹劾,辞官回乡又被启用,崇祯十一年镇守高阳城,清军破城后自缢,他的5个儿子、6个孙子、2个侄子、8个侄孙相继战死沙场,整个家族倾覆。民族英雄史可法血洒扬州城,被擒,因拒绝投降被害。
回首历史,终老的名将少之又少,但凡能够终老,并且得以安享晚年的,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克制自己,不飞扬跋扈,不功高震主,功成身退。就像孙武那样,当自己的好朋友伍子胥被杀后,就隐居乡间,潜心钻研兵法,不问外事。第二是碰到一个好皇帝。邓禹、耿弇碰见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李靖碰到了李世民。
中国历史是这样,外国的历史也相似。被欧洲人称为战略之父的汉尼拔就是如此。公元前221年,迦太基的汉尼拔成为军队统帅,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征服了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