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学群有点闹猛,本周末南京采风,大家在踊跃报名中。最近的采风活动,我是一概不参加了,安安心心呆在家里。周二晚上,又要召开垂虹文学社的例会。说是例会,其实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开会了。
因为好久不开会,好多文友也是有一年多没见了吧。特地翻看了一下简书,最后一次的文学例会是2020年的1月15日,也是年末的总结表彰会,后来文学社就没有开过会。这不开会不组织活动的原因也很多,一是因为YI情,二是乡镇街道一会分一会合,行政区域一直在变化,街道镇区的职能部门也在变化,变来变去,文学社变成了无组织领导了。
虽然文学社好久不组织活动,但是我们小范围几个还是经常见面的。就像红梅姐说的,经常走动的、联系比较多的重要朋友,也就那么几个。垂虹文学社也好,作协也罢,或者女子文学社,要好的合得来的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小范围的,我们会组织一些活动。大家找个由头聚一聚,聊一聊。
会上,七十多岁的老社长回顾了垂虹文学社走过的35年风雨历程。说到动情处,眼泪都在眼眶打转。大家都知道老社长对垂虹的感情,真的非同一般。这次会上的发言稿,手写了好几页,用一口流利的当地土话来讲,实在让人动容。
新社长重点讲了这次去南京采风的相关事宜,介绍了这一年多来的一些工作以及文学社接下来的安排和走向。
会上,还新增了两位社员。一位是小朱妹妹,在作协的活动中碰过面,也是简书的爱好者,彼此早已很熟悉。另一位是钱老师,和我差不多年纪,工作中也有过交集,很早就认识的。记得十多年来,社员阿伟曾介绍一位社员加入文学社,这位社员就是钱老师。可能钱老师觉得文学社与她想象中的有差距吧,那次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想不到十多年之后,兜兜转转又来到了这个圈子中。
领导讲话结束,布置完工作之后,我们自由交流。因为好久没见面,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其实文学社的好几位社员,在简书上天天见面,对彼此的生活状态简直比家人还要了解。大家天南海北闲扯一会之后,有社员提出来要回去了,因为几个年纪大的要赶公交车。
出来,准备走路散步回家,权当锻炼身体,顺路的几个文友还可以闲扯一会。不巧,下雨了,大家只好钻进小朱妹妹的车子,让她一路送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