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离垢园寻伏虎寺

站在高台,体会“离垢园”

暑期,高考后的儿子要去峨眉山旅游。因为我们娘俩都不喜欢随团走,所以只好自己上网查资料,做旅游计划。原本计划里并没有伏虎寺,却因为偶然间看到一段纪录片,才有了此次虎溪精舍之旅。

因为来伏虎寺之前有了徒步十个小时登峨眉山金顶看日出的佛缘,所以再见幽林古刹时已不再是单纯游人的心境,对离垢园之说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一早,趁着暑热未盛,沿着溪流穿行在竹林间。没有人流,只有对岸的朴实民居相伴,瞬间忘却尘世的喧嚣,对亲见伏虎寺更加期盼。

逐溪流而上,耳畔水音犹在,参天古木已在身侧。此布金林是清代僧人寂玩和尚依《大 布金林 乘经》一字一株植树成林,计10.9万余株,为峨眉山的四大禅林之一。拾级而上,有楠木古柏遮阴,不知不觉间古寺已在青苔石阶之上。

伏虎寺初建于晋朝,南宋定名伏虎寺,兴盛于清顺治年间。相传康熙曾来此,立于高台,见寺宇屋顶没有任何枯枝残叶积存,于是赠书“离垢园”。历经千百年的兴衰,伏虎寺仍旧清幽如初,不染半点尘世浮华,“离垢”二字真的恰如其分:不求香火,只为佛缘。自然天成之所,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让伏虎寺和山水共存,有缘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只有这离垢之地任日月交替,岿然不动!

注: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一、  伏虎寺境内,拥有三桥(虎浴、虎溪、虎啸)流水潺潺,二坊(伏虎寺、布金林)林木葱笼,背倚海拔630米的伏虎岭,斜面有飞凤山为绿色屏障,寺宅地基又处于狭窄的盘谷之中,四季气流动势涌劲,致使寺宇屋顶终年没有枯枝残叶尘积,康熙赠书"离垢园",为精辟立论。

二、古刹殿宇重叠,巧夺天工地构成一个个四合大院的特大天井,四周绿山秀水盘抱,四季气流反复回旋,形似"龙卷风"风卷残云,就是动物鸟虫也难有在屋顶立脚之地,何况林木枝叶也难留迹。

康熙玄烨得知这一神奇怪事,赠书千年古刹"离垢园"封号,是对峨眉山佛教圣地的敬仰之笔。

三、从地理学气象学分析,该寺地处山洼,座西南面向东北,而东北风势强劲远胜于西南风势。

寺院森林密布,山环水绕,建筑物造型特异环境构成了一幅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画面。信佛的康熙帝赐书"离垢园",恰到好处。

虎溪人家

驻足听水音

仰望虎溪精舍

尘世轮回千载,古寺幽静如初

青苔恋石栏,古碑已斑驳

随手一拍便是画

慕名罗汉堂

横看侧看皆为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1.10 天朗气清 星期五 晚上闺蜜带着男朋友请我吃饭,明天就是光棍节了,看着她俩在我面前秀恩爱,我为闺蜜高兴的...
    文艺八卦弹阅读 306评论 0 0
  • 中午在家云淡风轻的品尝着大姐煲的莲子排骨汤,刷着手机,好不惬意。突然看到之前的同事发了一条朋友圈:祝幸福,搭配的小...
    美菇凉的文字笔记阅读 623评论 1 2
  • 这一期特训营正在进行中,我是教务。正值中秋佳节,我们没有休息而是利用假期举办了特训营。因为课程的设置,希望老...
    青苗妈2016阅读 1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