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昨天小雨,星星点点无需打伞穿雨衣也能应付。今天早上送儿子上学,凭直觉依旧没带雨伞。
车子驶出小区,路面已有积水,小雨点很紧凑的打在车挡风玻璃上。车子缓慢地行驶着,很拥堵,都是急着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吧! 反正已经有些晚,不急慢慢走吧!
“妈妈,我忘了带雨伞了?”
“回家拿伞?”我反问。
儿子接下来一阵平静,估计在思考。
“我的鞋子是网网鞋,如果踩湿了怎么办?”
我猜想孩子是想穿他的新雨鞋,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快半年了买回家一次也没穿上使用过。
“路上这么堵车,调头回去拿不太方便呀?还会浪费掉很多时间,你说对吗?”
“到了学校,妈妈把车子开到校园门口,你走路小心一些,鞋子也不会弄湿的。”
显然儿子对我的说法解释不太认同,依旧沉默。
“ 这样好不好?放学接你的时候妈妈把你的雨衣,雨鞋带到学校,咱们穿上再回家可以吗?”
“那好吧!不过你可别忘了呀!”看我的说法,做法,儿子就知道了结果,极不情愿的同意了,也不忘再次提醒我一遍。(此刻想一想,如果我把这三句话倒着说,先接纳孩子,从孩子的想法出发,孩子可能不仅会同意而且会理解)知道和做到的距离真的需要不断的反思,实践,才能缩短一些。
到了学校门口,有些小堵,车子停的距离校门有些远,雨依然下着。
“把书包放到头顶上挡着雨,慢慢的走过去吧!”我嘱咐儿子。小家伙自己下车,跟我招招手说再见,顶着书包向校园走去,我坐在车子里看着这一切,很自然。感觉到孩子不会因为妈妈没有拿雨伞送他进校园而认为妈妈不爱他,就像他很早就自己进校园而不用妈妈送他进教室一样。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
这时,从校园门口经过的女士,看到我坐在车子里,孩子自己一人冒雨前行,好心的把孩子护到她的伞下,好像是对我行为的批判,也是热心的关爱,我从内心感谢她,但是同时有一种警惕之心,我赶忙从车里下来,站到一个能看到他们的角度,看到她把我的孩子送进了校园大门里面走远了。我才放心。
宝贝,勇敢的前行,妈妈一直在你的身边,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