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外出办事回来,看到公司内网的通知:“为了激励全体员工的斗志……按照‘过节费’标准发放特别奖金。”
这件事是早就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过的,不过小道消息是“双薪标准”,而我们的过节费的标准是800元,显然比原来听说的双薪少了不少。这时,就有人不愉快了,说好的双薪呢?如果不发这次奖金,大家也都会安心工作不会有人说什么,可偏偏是发了奖金了,就有人嫌发的少了,反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有人觉得自己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更多,这点钱简直就是对自己工作的“侮辱”。
《资治通鉴》记载,春秋时期韩国韩昭侯有件穿旧了的下衣,于 是吩咐下人将其收藏起来。左右的侍者说:“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就是说仁德的君主都是乐善好施的,如今君上您对于这样的一件已经穿旧了的衣服 都要收藏起来,而舍不得赏赐给小的们,您如此吝啬怎么算是仁慈的君主呢。(连侍者都敢这样与君主说话,韩昭侯不是仁德是什么?)韩昭侯说:“吾闻明主爱一 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裤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意思是我听说贤明的君主都是赏罚分明的,不会无缘无故的滥行赏赐。不仅是这件下衣,就是我 是一颦一笑,我的皱眉摇头,都是我对你们的赏赐与惩罚。所以我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不会轻易发出的。称赞的笑只能给予有功的人,称赞的言语也只能给有功的 人。这件我穿过的下衣,又岂是这些能够比得了的呢。我之所以将其收藏起来,是为了将来来奖赏那些有功的人。
韩昭侯算是韩国最英明的君主。中学课本上有个典故出自哪里不 知道。有一次,韩昭侯因饮酒过量,醉卧在床上。他手下的担心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侯身上。韩昭侯醒了,发现他身上盖了一件 衣服,便问身边的侍从说:“谁替我盖的衣服?”侍从回答:“典冠。”他把典冠找来问:“你给我盖的衣服吗?”典冠说:“是。”韩昭侯又问:“拿来的衣 服?”典冠回答说:“典衣那里。”韩昭侯又把典衣找来问:“衣服是你给他的吗?”典衣回答说:“是。”韩昭侯说:“典冠你不是侍从,却擅自离开岗位做自己 职权范围以外的事。而典衣作为掌管衣物的官员,却随便利用职权将衣服给别人。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
赏罚是身为领导对下属的特权,给予有功的人一定的赏赐,人们就会知道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赏赐。而无论有功无功都给予赏赐,这样大家都不会将赏赐当回事,并且也不知道要靠努力以得到。
正确的激励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活力,而老好人一般的滥行奖赏,只会让有功之人消极失望,无功之人得过且过,真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