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季节,照例带娃出去溜溜。猝不及防地,亲眼领略了某些家长的“教养”。
附近商场里有儿童家具展示,几种不同的风格分别布置主题房间,由厂家发放门票,让孩子们进入玩儿。
里面基本都是些3-10的孩子,我家娃太小,本没想带进去玩,恰巧负责人里有孩子她爸的朋友,他们有点事情要协商,就让我带着孩子进去玩儿会儿。
第一个房间是游戏室,里面除了五颜六色的壁画外,还设置了小蹦床,滑滑梯,小秋千。看看只有三四个孩子,我就把娃抱了进去。
由于娃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把她放在远离那些大孩子的泡泡球堆上。小家伙自知无法穿越泡泡球,也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争先恐后的扑腾,或是去抢滑梯之类,只安静地抓着泡泡球,笑嘻嘻地看那些哥哥姐姐们玩。
有个大约三岁左右的小男孩比较调皮,看起来比较瘦小,大约是抢不过别的孩子,就过来抢娃手里的泡泡球。每次他抢走一个,娃就另外再抓起来一个,他再次抢走,娃又再次另外抓起一个。如是好几次,我也没过多干预,随他们自己玩儿去。可那孩子却不满足于抢泡泡球了,又伸手来推坐在泡泡球堆里的娃。
小孩子手脚没有轻重,我就把娃抱出了泡泡球堆,让她站在隔离栏外面看。小男孩看我出面了,就转身又去玩滑梯。
滑梯上有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刚爬上去,准备坐下来往下滑。小男孩等不及了,就推了那孩子一把,那孩子也急了,嘴里说着“推我干嘛?”反手也推了他一把,小男孩兴许是没站稳,就后退了两步,身子歪了歪,连忙抓住扶手。
这个时候,一个年轻女人跳进泡泡球堆走了过去。她不由分说地径直推了那个小女孩一把:“你凭什么欺负我们家孩子!看你那穷酸样儿,没玩儿过滑梯吧,一点儿没教养……”
小女孩被她那么一推,直接滑了下去,一个重心不稳,扑倒在泡泡球堆里。听她扯着嗓门儿骂自己,整个人都吓呆了,连爬起来都忘了,只扭过头惊惧地望着她。
女人一直数落小女孩的不是,直到管理人员都看不过去,过来扶起小女孩,她才脸红脖子粗地抱着孩子走了。
“走,不和这些没教养的野孩子一起玩儿!”
她那一句话,等于是把里面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骂了。我和几个家长面面相觑,难免像吞了一只苍蝇般如鲠在喉。
这样的人,以前只在小说或电视里看过,在社会新闻里看过,听旁人说起过,并无太多印象,如今亲眼目睹,还真是不由得想起那句“小说来源于生活,但远不如生活狗血。”
这让我记起朋友甲的亲身经历。她是做活动策划的,每次商场搞活动,都要全程跟踪。
有一次搞了个猜谜活动,一位大妈带着孙子,猜来猜去猜不中,大妈就指使孙子跑谜题板后面去看相应的谜底。朋友看在眼里,再三申明活动规则,可还是让他们偷看到了。于是,大妈非得说她大孙子猜对了,让兑现奖品。朋友当然不肯给,现场别的参与者也都不满婆孙俩的做法。
谁也想不到,大妈直接跑办公室投诉,说朋友没素质,态度不好,还弄嘘作假,差点把饭碗给人直接端掉。
朋友乙更倒霉,她婆婆就是这样的人。
这里别的不说,单就是婆婆总认为她配不上自己儿子这一点,就让她对这段婚姻失去了信心。
婆婆是教师,公公是工程师,他老公是个没什么上进心的游戏迷兼妈宝男。她本人出身普通厂矿家庭,工资是老公的三倍。婆婆总觉得厂矿家庭没他们有文化,没他们有教养,常挂在嘴上的几句话,一句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另一句是“男人了离婚,黄花大闺女排着队嫁,女人离了婚嫁不出去的”。后来因为闹矛盾朋友回娘家住了一年,看在孩子的面儿上又回到了婆家,婆婆的口头禅就又多了一句“你那么有本事,怎么不另外找一个,还回来干嘛”。
这场婚姻,最后还是以离异结束。
婆媳关系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但我在这里并不想讨论。我想说的是,有些人,天生就自带优越感,总觉得别人不如他,可我实在搞不懂,他们是以什么标准评判的?他们怎么好意思恬着脸自认高贵?
幸好和我有来往的人中,没有这样的,如果不幸遭遇,我绝对会以光速逃离。惹不起,我还躲得起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