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与核心素养本身是融合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不是三个东西: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而是一个东西,通俗一点就是能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能做事,能解决问题,能完成任务,这些就是核心素养。
设定一个任务,给一个真实情境,在活动中完成任务。
核心素养与语言运用结合的特征是怎样的?
崔允漷:
关键能力—能做事
必备品格—习惯做正确的事
价值观念—坚持把事做正确
如何描述教学目标?
1.详细描述产出的结果。
2.描述学生能做什么,用可观察到的行为(任务)。
3.避免使用模糊的动词,如understand, appreciate, enjoy,树立…观念,培养…意识,体会…这些目标很难观测。
写目标时是否对要应活动观三阶段?不要!
1.课标中英语教学活动观的三阶段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三个阶段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交互的,融合的,循环的,因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先学后做,而是学中做,做中学。
2.国家课程方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才是知道的开始,做完可能才真正知道。
3.用以致学,学习是建构,建构孕育创新。
4.线性发展的问题,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目标不是递进的,思维是交混在一起运行的。如酱香拿铁,整合这种思维也是创新,思维不分高低。
发展大观念不是一节课实现的。
防止写目标时,写培养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不是一节课培养的,而是一个阶段后形成的,可以说,我要自觉地指向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
“大观念”与“大任务”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大观念课程与教学需要基于任务的设计?由于学科大观念或学科理解具有不可传递性,学生只能在亲身实践亲自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自己获得观念,产生理解,因此必须将学科大观念转化为探究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表现观念,发展理解。杜威曾说:没有思想,没有观念可能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当观念被告诉的时候,对被告诉的人而言,它不是观念,而是另一个给定的事实。
更高的站位:
阅读不是仅仅理解教材内容,复述作者观点,还要利用文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审辩思维能力,如通过选书包这个话题,培养学生decision-making的能力,即通过话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谈论话题,making comparison多方位思考的能力。
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文本的选择,理解与质疑。
遵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与教学的主要原则,要有练习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