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何做好演讲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好的演讲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如何进行操作?今天这篇文章再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准备阶段
好的演讲最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在准备阶段就明白演讲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次演讲,演讲者想要表达什么信息,演讲之后,演讲者需要听众做些什么,听众为什么会这么做。
动用元认知理论分析下,为什么要知道演讲的目的。首要原因是为了节省听众的时间,每个人的注意力和时间都是最宝贵值钱的资源,不考虑演讲的目的来进行演讲会变成闲聊会,也许演讲者会讲得津津有味,但是对于听众而言,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也就是在浪费他们的生命。
另外一点,演讲是为了帮助听众解决问题,现代社会的演讲并不是几百年前的茶话会,演讲通过一对多的形式,将宝贵的优质信息经验传递给一群人,帮助听众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培训之后了解如何解决目前的问题。
其次,演讲之前还需要了解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受众人群,听众是什么角色,听众的教育素质水平是什么样的,听众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样的,听众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如何。
正如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完备的消化系统,不可能吃得下营养丰富的燕窝鲍鱼一样。演讲者也不可能对一群文化素质不高的叔叔阿姨讲解如何做基因研究。如果听众是生活化的广场大妈,那么讲演讲风格语言也就需要通俗易懂;如果说听众的文化素质水平都像TED里面的高学历学者一样,那么相应的语言就必须具备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沟通的成本。
在了解了演讲之前的准备阶段需要注重的问题之后,在演讲当中又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呢?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演讲实操
第一点,建立与听众的联系感,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进行暖场,巧妙的打开演讲的局面。
演讲者可能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明确为什么听众应当重视演讲者所说的内容,就直接向听众传达信息。
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人在乎演讲者说什么,也就没有人会听演讲者说什么。我相信这篇文章的读者,不论是谁都有对一个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不知所云的演讲者的冗长演讲感到厌恶过。
在一开始就与听众建立联系感,有三个好处:
1.让听众兴致盎然,并且全神贯注
2.直接向听众证明,演讲者,要告诉他们听众最感兴趣的东西
3.避免的听众发出,与我有什么关系的抱怨
知道为什么,那么具体如何给出一个巧妙的开头,如何建立联系感来进行暖场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掌握好,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比例,讲话当中用一次我就要使用十次你
2.利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演讲者所讲内容之前的七秒钟,向听众展示,岩浆者理解听众的处境,并且传达演讲者是来帮助听众的,立场
3.让听众感到震惊,可以通过提问,数据,等等方式
4.向听众,坦白,一些,可以说出的信息
5.讲述简短的,去世你历史故事,等等
类似的的方式有很多,这里只给出一小部分抛砖引玉。
第二点,在演讲的开头就给出所讲内容的大框架与时间规划。
不知道你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我曾经无数次的被一些不知所云的演讲者的大道理与鸡汤故事折磨的死去活来,这些对我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内容浪费了我很多时间。时间就是金钱,也就是说,这些内容花了我很多钱。
给出大框架能够迅速地让听众了解演讲的重点所在,让听众判断哪些地方是需要他们着重花费精力来倾听的。
给出每部分内容的大概时间是对听众的尊重。能够让听众了解自己有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听这份演讲,自己在演讲的哪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单从这一点就能够感受得到演讲者人性化的设计。
第二点,在演讲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技巧来增加演讲的趣味性,比如讲故事、语言多使用比喻,类比,重复等修辞方式。
为何要讲故事?听众不可能记住一连串的数字,但他们会记住这个故事。人的大脑结构就是这么奇怪,无论是故事十分简单还是令人匪夷所思,大脑都会马上兴趣盎然并且全神贯注的去聆听这个故事。这一结论已经被千百万年的事实与科学研究所证实。同时,故事能够为演讲思想增添血肉,能够把思想与听众联系在一起,并对听众产生影响,故事还可以形象地委婉的表达演讲者的价值观,并且不必直白的说出来,故事还能够传递情感,让听众感同身受。
但是,知道讲故事的优点所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胡乱编造,好的故事必须要在开头交代三个要素,时间地点及人物。故事的发展必须要有冲突,因为有了冲突,故事才会抓住人心。
讲故事需要呈现原貌,不需要告诉听众这个故事他们能够感觉到什么,只需要描述原貌即可。请务必记住,一个真实,富有情感的故事,才是对听众表达应有的尊重,切忌欺骗。
另外,适当的运用种种修辞,可以为演讲增添生命力,比如用比喻、类比能够使语言更具粘性。能够让听众迅速的理解一些晦涩的内容,为演讲者表达信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演讲更加充实与丰满。
但是用比喻需要注意避免使用毫无生气的比喻和陈词滥调。修辞的使用在这里不作细化探讨,只做简单介绍,提供参考作用。
第三点,针对演讲内容分点阐述,每一点讲完之后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演讲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听众的水平也各有高低,不同的人理解同一句话也许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要想使听众百分之百理解演讲者所表达的意思,绝对是痴心妄想。为了节省双方的时间,在每一点讲完之后,务必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小结,确保演讲者所讲的内容不会偏离的太远。有些演讲者讲着讲着,自己在台上嗨了起来,但是听众完全不知所云,这个时候迅速的对内容作小结,回到演讲的结构上来才是,缓解尴尬,节省双方时间的正确做法。
第四点,也是最后一点,如何对演讲做好总结。
总结需要做到:强化重点,加深印象
听众在接收大量信息之后,需要演讲者做一个总结提醒他们回忆起前面的大致内容。也正因如此总结应当清晰,明确,简短。最好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还应注意,结尾最好是将所讲的内容连接在一起,并且与听众产生联系感,让他们觉得参加这次演讲是有意义的。
结尾切忌再塞进去太多的数据,应该重点指向情感——感性的部分,有情感的话语会更加让人难忘,一则故事一个比喻一种想象,将演讲者和听众联系起来就好比在邀请他人来自己家做客,闲聊之后,用诱人的沙拉精致的鲜汤来招待客人,并且配上焦糖布丁或巧克力蛋糕一样,有了圆满的结束,这次演讲才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演讲既需要从理性上满足观众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需求,又需要与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理性加感性两方面都能够有所突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演讲。
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未涉及到的小技巧在后续的文章当中会进行举例剖析,如有需要,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