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为贵”绝对不是和稀泥 —— 《论语.学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古人之所以要做“礼”,是为了和谐,为了能够“和为贵”。“和”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对于“和”的含义,晏子说:譬如调羹。我们调一碗羹,绝对不能以羹调羹,而要以水调羹。把水和羹倒在一起,才能调和出一碗汤来。如果把羹和羹倒在一起,它还是羹,并没有调和。水和羹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两个不同的东西能够和谐相处,才叫做调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这个道理。

“礼之用,和为贵”是说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可以和谐相处,这是靠礼来约束的。

“先王之道,斯为美”是说我们中国之所以传承至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路传下来直到孔子,就是因为以此为“美”,而“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讲的是各种事情,无论大小事,不分场景,都一味的追求和谐,有时候可能也是行不通的。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如果是为了追求和谐而不守礼,也是行不通的。如果一切事物都讲究和谐,人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商量着来,都没有原则、没有规矩、没有章程,那么社会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就太高了,本来是为了和谐,却反而会走向混乱。

---------- 摘自《樊登讲论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