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436字,阅读约需7分10秒。
这是关系系列文章的第五篇,从五一全家海边行获得灵感,到与26名小伙伴线上线下的交流,感受到小伙伴的走心反馈,再到《在冲突中练习并获得成长》。对人际关系的恐惧推动我开始,我收获到了真诚流动,感受到了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这次邀请你一起和我打破关系所需的气场。
气场一致没那重要
几年前在suse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非常"差"的老板,后来去年在创业公司的时候也遇到过“难交流”的CTO,今天正好和三妹也聊到工作中的一些管理问题,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平时说的那些气场合,能不能聊得来啊,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向内归因看到更大的世界
之前磁场里面一诺讲诺言2.0课程的时候,提到如何向上管理,提到向内归因和向外归因。比如说同样是遇到差老板,你是认为老板差是老板的问题还是你向内归因去想自己能做什么去改善这段关系。
当我向内归因的时,我发现我所谓的遇到一个差老板,其实是我自己在自己技术这方面没有钻的很深,并没有办法从技术角度给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可控的进度,所以就跳到自己所不擅长的管理这个角度这样争论,也许争论有一些价值,但是在这种争论过程中,我其实很难做出对对方的认同,所以向内看的话,我对人的不认同其实是对自己做事情的不认同。
与人交往,我看中的是情绪还是事情?
前几天给做美术咨询的朋友反馈说暂时不找她咨询孩子画画了,因为我发现我自己画画难以画出真情实感,对应到孩子身上,我关注孩子的画也没有关注孩子的实际的感受,我担心的是孩子被耽误,究竟被耽误了什么,我也不知道。这种状态下,咨询孩子画画感觉也很难理解老师的反馈。有了这些想法, 我期待朋友对我的做法表示认同,至少说欢迎以后继续找她。结果她直接回复了说,学习和咨询请找小助理,我心里就挺生气的,我说我给你个反馈,是因为是因为之前想约你咨询没有约你,然后她说不需要给我反馈,我只解决客户的问题和给客户超预期的回报。
感觉她说的挺有道理,但我还是觉得挺生气的,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没法接受,其实我觉得他这么做也是真正聚焦到自己想提供的价值上面。但我发现我其实蛮喜欢这种人际关系的热络一下,大家先能聊得来然后再做事情,我没有想到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之前其实是很鄙视这种先拉关系再做事情的方式。
不被固定在虚假的自我中
我自己的观点没被人接受,我就有了情绪(生气),有情绪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整体被人否定了。
红色模因强调自我:只有我是对的,世界危机四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我觉得当我有上面的感觉的时候,其实我是在一个很强的红色模因中,觉得我是对的,我给她反馈她就应该接着。我的情绪中有很强的负能量。这并不是真实的我,而是被负能量控制的我。跳出自己的负能量,我承认她在艺术方面很专业,我跟她交流主要还是为了解决我艺术,具体说我学习画画过程中一些困难,而不是其他的内容。
跳出虚假的自我的另一个例子是《绿皮书》,我发现《绿皮书》中Jony和Shirley从红色和蓝色模因(秩序,三纲五常)逐渐走到绿色模因(平等)。现在想一想Shirley在最后到Jony的家,Jony家人欢迎他的那一幕感觉特别的温馨和感动(参考半瓦影评《绿皮书:在关系中疗愈自己》)。
我们自己是关系中唯一可控的部分
三妹曾说,在一段失败的关系中,双方都是受害者。我深以为然。人的探索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在任何的事情和关系中,我们自己是唯一可控的哪一部分,真正想做出改变的一定是我们自己要主动迈出那一步,自己被动的期待很容易变成了去祈求别人。
所以今年我为了克服对关系的恐惧,主动去做了关系系列的面基,不仅请了人生教练骆婧和大家一起交流,还和三妹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其实我发现当我正面去面对这样这些不确定的时候其实关系之间自然的流动本身就会对我有很多的成长。
当时给大家面基和吃饭的时候,有些伙伴反馈我说我是不是之前就经常做这样的活动,我说其实不是,这是我今年才开始做的事情,我就刚刚开始找大家做面基和吃饭,没想到这么多的反馈。
当打开自己的内心说说自己最近的困惑,最近的体会的时候,同时也听一听别人的生活方式,我听到了有的人去澳大利亚working travel(边旅行边工作)由于费用问题,放弃了申请下来的心仪的大学;有的人他可能工作上没有很大投入,但是在工作以外的个人成长中有很多收获。每个生命如此不同,为什么我一定要守着自己一个固定的想法?(继续从红色模因到绿色模因的感觉)。
否定了之前自己的想法,自己仍在存在
我仍然存在,只是不再无条件的向思维认同。当我挑出自己对自己思维的认同,愿意去观察未知的世界。愿意承认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地方,愿意从目标出发与人交往,我发现工作中可能的不认可,人际交往中困难,都是挑战,所有的挑战都是机会。既遗憾也庆幸自己做了14年工程师才“看到”这些。人生是持续探索未知的过程,如果你也是工程师,如果你想近距离观察一个工程师的成长,欢迎加入本人的知识星球realworld。
半瓦最近在写职业成长的文章,讲述自己从上研究生开始14年工程师生涯中的利弊得失,星球小伙伴可以提前看到文章大纲和初稿。现在就扫码加入,我在星球等大家。
延伸阅读
冲冲的文章“成长不是去追寻不属于我们的东西,而是去发掘自己本已拥有的宝藏。”:永远有更诱人的苹果挂在枝头 | FS校友,她在公众号是《暖眼旁观者者》。
半瓦的文章:“如果说冥想帮助我放松...如果说精神分析帮助我探索内在...Fortune School的课程直接帮助我从内在连接到现实生活。”!遇见Fortune School:生命影响生命的旅行
《绿皮书:在关系中疗愈自己》
朋友的反馈
每次写文章的时候都会请朋友帮忙看一看,给一些反馈,这次反馈蛮硬的,说实话,想想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改,所以先把反馈贴在这里,做一个记录吧。
希望大家都能享受无常,下次见啦。